微商造富神話:一周20萬的狂歡,如今何在?
晚上十一點,王姐盯著手機里彈出的群消息,眉頭緊皺。 (雷峰網雷峰網雷峰網)
一條條點開,發現全是“精心”打造的轉賬金額和產品好評的交易截圖,群里的“上級”還貼心地提供了文案話術供不同場景下使用,王姐心一沉,硬著頭皮挑了幾張圖片保存,隨即在朋友圈按下了發送鍵。
這是她做微商的第三個月,進賬 499 元,剛剛這一系列操作,內行話叫“養圈”:從微信頭像到朋友圈背景,都統一風格,她必須第一時間將這些復制粘貼到朋友圈,營造一種“生意火爆”的假象。
(某微商的朋友圈頁面)
四個月后,王姐帶著積壓的面膜和減肥酵素,還有打了水漂的 3999 元,退掉所有的微商群,并換上了自己真實的頭像。
十年前,某三線城市中心的寶馬 4S 店,幾乎成為本地微商們的“團建圣地”。
一輛嶄新的寶馬 3 系,被鮮花和氣球等外飾裝點,紅色條幅上寫著“恭祝 X 總喜提寶馬,帶領團隊再創輝煌”,一群精致打扮的人圍著這輛車不停自拍,并將此發在朋友圈里,最后,他們會在離開前與展廳內其他豪車輪流合影。
甚至在一些商界名流聚會上,也能看見微商們的身影。他們總是在合影環節快速上臺,與業內科技新貴或是院士專家握手照相,“咔嚓”一聲閃光燈后,迅速在朋友圈里 po 出剛才的照片,配文“XX 老板親臨會場表示認可”等文字,有時連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都會出現他們的合照里。
圖:源自網絡
如今朋友圈里鮮見微商蹤影,造福神話也成為過去。由于平臺轉型和消費水平變化等多重因素,昔日弄潮兒,也難逃自身弊病和市場更迭的雙重沖擊。
尤其在 AI 時代提起他們,頗有一絲明日黃花之味,表面上微商似乎在淡出視野,實質上它在尋求提升信息交換的效率和質量:力圖擺脫無序競爭和粗放的經營模式,找到一套健康、可持續的商業體系。(更多文章內幕,添加微信Who123start解鎖更多信息)
01“兩眼一睜,開始收賬”
“早期微商是非??植赖拇嬖?,三無產品賣得風生水起,掙的錢比想象中的要多得多?!?/p>
一位資深微商人士留下這句話,就退出了群聊。
一語驚起千層浪,這句話再次炸出更多潛伏在水面下的人。
“十二年前,我在 QQ 空間賣某蠶絲面膜,一周能賺 20 萬”。
提起自己的微商經歷,于荔的語氣頗為自豪,“那會早上一睜眼,都是一排排紅色的轉賬,最擔心的問題是微信提總是限額,一堆錢取不出來”。
不到半年時間,于荔就在一線城市,給自己購置了一百多平方的大房子,后來在老家還修了兩棟樓,豪車更是不間斷地換。
周新是 2014 年最早做微商的那一批,她代理過的品牌包括“傳奇今生”“凈顏梅”“幸福狐貍”“煥面膜”以及“碧芙媞”等,涵蓋了各個時期流行的單品,從變色口紅到酵素飲品,應有盡有。
在事業巔峰時期,她甚至在海外購置了房產,并發展了上百個代理商,堪稱“人生贏家”。
回溯過往,微商行業的井噴式發展,離不開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滋養。
2011年,微信橫空出世,“私域流量”的概念也隨之登上舞臺,微商于荔回憶說,很多人都是通過“附近的人”認識的她,從而成為了她的客戶。
一位老微商人表示,剛剛涉足賣貨領域時,往往第一單都是自己的親戚朋友,這種熟人關系鏈在微信生態中被運用得尤為得心應手。
而朋友圈的出現,更是大大降低了信息發布的門檻,給微商的出現提供了“空氣和水”。
以往,一個商家在淘寶開設店鋪,需要經過一系列繁雜的資質審核,搭建店面的過程也相當繁瑣——而微商們只需在朋友圈發布幾張照片和簡短的文案,便能迅速地讓商品信息被更多人看到。
微商的出現,改變了貨架電商的“尋寶”模式,用戶不必主動地,在琳瑯滿目的“貨架”上苦苦尋覓——微商們可以讓商品的信息直接觸達用戶,有效地縮短了交易鏈路。
在當年,微商掀起了一種現象級的全民創業熱潮,自然也不無道理。
夏恒是一名微信電商服務商創始人。他表示,構成微商的兩大人群,其一是微商的品牌操盤手或發起公司,他們提供產品和營銷思路,其二是代理人群,即幫助推廣產品的人群——只要膽子大,代理商可以無窮盡。
“ 打個比方,微商品牌會宣傳在3到5個月內就能搭建起自己的線下團隊。團隊大約由10個下級組成,每個下級再發展10個下級。
“這樣一來,這110個下線如果每天銷售100元的產品,按照10%的提成計算,即使頭部代理商每天只是躺在家,什么也不做,每天也能輕松賺個1000多塊。 ”夏恒對雷峰網說道。
(某微商的微信簡介)
造夢神話和輕松賺錢的愿望,讓不少人都自發地加入到微商的行列。據中國互聯網協會微商工作組統計,2015 年我國微商從業人員就已超過 1200 萬人,幾乎每個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兩個微商。
微商代理商中,寶媽群體和學生黨構成了最主要的人群。他們有大量的空閑時間,卻缺乏生財的門路——微商的出現,為他們提供了一項很具誘惑的選擇。
同樣也是寶媽和學生們,他們往往有著不錯的購買力和購買欲,進而也成為了微商們的“重要客戶”。
根據老微商人的說法,自己的客戶群體中大部分來自本地縣城中的“貴婦”,他們一般有錢有時間,屬于非價格敏感人群,甚至愿意用188元購買一張“三無”的面膜,微商模式的變現潛力可見一斑。
下沉市場的崛起,給微商的爆發再添了一把火。
從2019年的麥肯錫的消費報告能夠觀察到:2010年至2018年,三四線城市中,年家庭可支配收入(14萬-30萬元人民幣)的年復合增長率達38%,高于一二線城市的23%。
下沉市場居民生活節奏較慢,空閑時間充裕,更利于精挑細選商品,激發購買力。同時,熟人推薦模式更易促成消費轉化,與微商的傳播模式高度契合。
天時地利人和,萬事俱備,微商乘上時代發展的快車,似乎正以狂飆猛進的速度,沖向一個巨大 GMV 的未來。
然而,這種相對自由開放的環境也潛藏著風險。正如自然界中的“熵增”現象,當一個系統缺乏必要的約束時,無序的狀態便會逐漸累積,最終加速系統的衰退。
(本文作者長期關注互聯網大廠及微信生態,希望搭建行業交流平臺。歡迎添加微信Who123start,共享資源內幕)
02
微商的狂飆與敗亡
“當貨品倍率翻漲50倍時,有良心是賺不到錢的?!庇诶笕缡钦f道。
2018年中國社交電商行業規模達6268.5億元,同比增長255.8%,成為網絡購物市場的一匹黑馬。
一位社交電商早期從業者白新談到,雖然看上去微商和早期云集的成交場域都在微信里面,但是可以理解為一個是正規軍,一個是野路子。
這個野指的便是微商的“拉新”模式。
月姬在微信生態摸爬滾打十年有余,她對雷峰網解釋,這是一種類似傳銷組織的“拉人頭”式,分為一級二級甚至十級代理。
在和多位微商從業者對話之后,他們普遍認為“有良心賺不到錢”,“當年一些貨品的倍率很高,存在違規的五級、七級代理模式。從出廠到消費者手上,有的能翻10到50倍,甚至5到50倍?!痹录追寰W表示。
開頭提到的王姐,起初也是微不足道的代理商,但通過賣貨和虛假朋友圈人設,成功發展四十多個下線,其收入一半來自底下“人頭”的貢獻。
但那些處于金字塔底端的代理商們就慘多了:他們被忽悠大量囤貨,又因為成本高昂,終端價格水漲船高,銷量慘淡,甚至有代理商留下來自用處理。
一個代理商囤下來的洗發水,自己全家用了三年都沒用完。
讓微商模式難以為繼的,不只是瘋狂的代理,還有假冒偽劣產品泛濫造成的口碑滑坡。
李丸告訴雷峰網,自己從2015年開始,經常在朋友圈一位熟人那里購買一款無品牌面膜,一直用了 3 年。停用了一年,她的臉上就開始出現了嚴重的皮膚問題,在醫院花了七八萬元才算治好。
后來,李丸看了電視才知道,之所以原來面膜效果不錯,是因為產品里添加了不少激素——平時用起來沒事,但停用之后,對皮膚損傷很大。
直到現在,用戶還會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些商家鼓吹莫須有的產品功效。這種無序增長的方式,也讓微信不得不出手去管控和引導微商群體。
(某微商朋友圈的截圖)
夏恒對雷峰網表示,只要超過國家允許的二級分銷模式,都會受到微信平臺的管控。
根據過往資料,2016年,騰訊微信安全風控中心高級總監鄭立鵬發布微博稱:“關于傳銷,微信平臺只允許兩級(包括發展人員本身)分銷模式,三級以上分銷,會停微信支付功能和封停帳號?!?/p>
期間,微信接連發布多項整治公告,內容包括不限于多級分銷模式、返利返現欺詐等行為,明確指出:一經發現此類行為,將永久封號處理,并有權永久拒絕再向該運營主體提供服務。
一時之間,微商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許多微商老大也跌落神壇,成為被行業“開刀”的典型。
之前,于荔也是上面的“典型”之一。當時,她正在向客戶詳細介紹產品,卻發現自己的微信竟然沒法接受轉賬。后來才發現是當天添加的好友數量過多,加之轉賬異常頻繁,已經觸發了微信平臺的風控機制。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微商手里的手機和微信號,往往不止一個。即使被封禁,狡兔三窟的微商們,也能迅速卷土重來。
在微商的故事腳本里,微信原本通過更直接的社交渠道傳遞商品信息,為創業者提供更便利的營商平臺。
然而,現實卻事與愿違,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消費者權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商業模式也存在諸多漏洞,這些因素導致用戶對微商難以建立信任,微信平臺的公信力正在逐漸被削弱。
微商模式引發的商品錯配問題,不僅阻礙了微信向電商領域邁進的步伐,也使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如果不能及時且有效地解決這一結構性問題,微商模式可能會逐漸偏離微信整體平臺的戰略規劃。
2019年,微商行業迎來轉折點,《電子商務法》將微商納入監管范圍,要求經營者辦理執照,微商的蠻荒時代宣告結束。
長期研究微信生態的專家段美岳分析,微商這一模式逐漸分流為三個方向:一是大型社交電商平臺,如鯨靈、遠方好物等,它們通過社群關系社交鏈和貨品等擴展用戶;二是依托拼多多生態的團長模式,以貨品和價格優勢吸引用戶參與團購;三是KOC(Key Opinion Consumer)即”意見消費者”,是粉絲量較小的KOL,KOC分銷是目前較為適合社交電商發展的模式。
在之后的時間里,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內容電商開始在市場嶄露頭角,直播間賣貨成為電商敘事新篇章,“微商”的身影則逐漸潛入水下,或是轉變經營模式,或選擇其他平臺棲身。
03微商今何在?
所謂“每一個梁山好漢心中,都有一個被招安的夢想”。這句話放在微商身上,同樣適用。
找王哥聊天的那個晚上,對方正在非洲出差。
順手翻看王哥的朋友圈,足跡遍布巴基薩坦、東南亞等地,照片上也多是祖母綠等珠寶成色的介紹,以及參加各類珠寶行業峰會的記錄,你很難將他與“微商”二字捆綁在一起,沒有各類炫富名場面,穿著不再追求LOGO傍身,反而有一股“老錢味”撲面而來。
最終,與王哥的訪談未能達成,原因在于他表示“不想再提做微商的經歷?!?/p>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在訪談眾多微商群體時,他們普遍對此諱莫如深。在他們心中,那段微商經歷,或許已成為職業生涯或品牌創業歷程中一段黑歷史。
回顧微商發展歷程,涌現了不少成功案例和知名品牌。夏恒對雷峰網表示,在國貨護膚品牌中,韓束堪稱成功擺脫微商標簽的代表之一。
夏恒對雷峰網表示,他現在服務過的團隊里還有一些在做白牌生意,這些團隊其實之前做微商起家,但這些團隊都不愿意提做微商的事,畢竟微商的模式傷害過一些熟人人脈。
公開資料顯示,韓束十年前就成立有微商事業部,曾創下40天銷售破億的記錄,由于這一事件被紀錄為“2014微商八大事之一”,因此韓束獲得“第一微商”稱號。
此后,韓束不斷重金投入線上市場。2014年,韓束在廣告中投入近6億元,并先后成立多個線上銷售部門。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韓束在公關方面足夠敏銳,后期通過口碑裂變積累了一定的用戶基礎后,逐漸減少了對微商體系的依賴,轉而采用傳統渠道和達人帶貨的方式,不再大量招募分銷員。
后來,在韓束的招股書中,甚至完全沒有提及"微商"一詞。
另一個典型案例是服裝品牌"白小T"。該品牌創始人張勇通過私域流量構建用戶服務體系,目前已積累80萬私域粉絲,并專門成立了私域運營部門,主要采用微信和企業微信的一對一溝通模式。
除去少數成功案例外,大多數微商從業者的轉型路徑可歸納為以下三種方向:
那些通過賣三無產品起家的微商操盤手,大多已經完成財富積累,早就金盆洗手過起清閑日子;另外,還有一部分微商經營者,轉戰抖音快手直播間,當下什么最火爆就賣什么,比如最近流行的水晶手串等;當然還有繼續留在微信營業的那群人,他們自稱為構建私域價值。
總體而言,專家段美岳分析道,目前呈現出項目眾多但賺錢效應減弱的趨勢。
光希的創業歷程頗具代表性。2013至2015年間,她通過微商渠道銷售三無產品,并成功發展數百名下級代理。在此期間,她不僅在家鄉縣城購置別墅,還在省城投資了房產和車輛,最終在行業衰退前及時退出。
此后,她敏銳地轉向直播電商領域:早期通過銷售仿冒品獲利,隨后及時洞察市場風向,轉型經營日用品銷售。
“微商歸微商,但是眼光真的很毒辣,看到什么賺錢就會往哪邊轉型?!迸c微商打交道最多的章聞對雷峰網 (公眾號:雷峰網) 表示。
章聞指出,隨著微商行業的式微,部分從業者已轉向抖音等電商平臺:通過打造個人IP、開通商品櫥窗等方式持續探索賺錢新路子。
“微商的經營團隊和創始人大多已經消失,但曾經的分銷員和寶媽們依然活躍,這部分人群反而無需經過市場教育,懂得如何在朋友圈分享產品,推廣好物。甚至很多人已經從微商轉型為社區團購的團長?!闭侣務f道。
簡而言之,這些分銷員和寶媽們具備三大核心優勢:豐富的實戰經驗、敏銳的商業嗅覺,以及沉淀多年的私域用戶資源,堪稱"私域運營的標桿案例"。
然而,過往因大量囤貨、透支人脈等問題造成的經營困境,使得這類群體對新商業模式持謹慎態度。當前,他們迫切需要系統化的運營指導。
直到2025年1月,騰訊微信小店正式推出"推客"模式。該模式允許用戶通過微信社交場景(包括朋友圈、群聊、短視頻和直播間等)推廣商品或內容并賺取傭金,這一動作被視為騰訊發力電商的重要信號。
知情人士稱,自微信調整交易相關的內部架構后,"視頻號小店"便升級為"微信小店",進一步打通搜索、公眾號、小程序、朋友圈等場景,能夠更好地聯動私域和公域流量,實現全域覆蓋。
一個有趣的發現是,段美岳向雷峰網透露,前微商從業者對推客模式接受度很高,因為他們本身就擅長私域運營,有獨特的運營方法和實操經驗。對他們來說,進入推客更像是直接平移自己的業務和運營模式。
比起囤貨模式帶來的高風險性,推客模式不需要存貨壓貨,同時傭金還能自動結算,對于私域從業者更輕松和安全。
數據顯示,自今年上線以來,推客模式已取得顯著成效。以行業標桿"知買"為例,作為首家獲微信公開課推薦的推客平臺,其品牌館已吸引特步、安踏等600多個品牌入駐。該平臺不僅支持商品卡分銷,還創新整合了短視頻切片和直播間分發功能,為推客提供了多元化的創收渠道。
簡單來說,推客模式通過多渠道分發和智能結算系統,幫助推廣者賺得更多。
在知買的COO象象眼里,推客的最大作用是流量重構:目前微信中約有85%的用戶尚未在微信內下單消費,一旦這些用戶開始在微信內下單,他們將成為微信電商的新增用戶,并融入微信的消費場景。
這將為微信在市場、行業和用戶認知方面帶來巨大的提升。
據某B端服務商透露,目前推客模式仍處于推廣期,已吸引眾多推客入駐,但尚未全面開放。主要原因是,一是平臺基礎設施仍需完善,商家、達人的入駐率和商品豐富度不足;二是由此導致的消費者體驗有待提升。
但對于有電商經驗的人來說,推客模式極具吸引力,就像淘客的早期參與者,雖未能預見行業規模的發展潛力,但他們的成功吸引了更多人加入。
“總會有人率先嘗試,第一批人吸引第二批人,以此不斷形成周期?!敝I的COO象象感嘆道。
04 結語
在張小龍心里,微信小店從來不只是“做電商”那么簡單。
電商賣貨賺錢是其一,但微信想做的是成為另一種可能,通過規范商品流通,讓平臺的責任感更重,為從業者減負。
微信小店的"慢發展"常被外界拿來與拼多多、抖音等平臺的快速增長對比。但分析師嬋欣指出,這種差異本質上源于平臺基因的不同——微信更看重“質量”,而非“速度”。
嬋欣解釋道,“其實平臺正在通過這種看似緩慢的節奏,篩選出真正愿意深耕內容運營的商家,以及適合社交場景的品類。”
這就像是構建一個"雙向選擇"的生態:平臺篩選優質商家和商品,再通過社交關系精準觸達用戶,實現互利共贏。
正如微商的形態看似是消亡,實則是平臺將其納入一個更有序的體系中,從而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推客模式不僅繼承了微商的社交基因,更是在盈利模式上做出升級:不再需要囤貨壓款,平臺提供選品支持,借助社交場景和玩法提升好產品的流轉。
說到底,這是把熟人間的買賣,變成可持續的生意。
結合微信的節奏來看,推客模式這條路雖然漫長,但方向正確,并且已經釋放出積極的信號。
注:本文中出現的于荔、周新、月姬、李丸、段美岳、章聞均為化名。
本文作者長期報道微信電商相關動態和人物故事,歡迎添加微信交流(微信號:Who123start)
雷峰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 轉載須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