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啟蒙到創新:源碼未來以“AI通識教育”重塑中小學課堂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AI素養正在成為全球基礎教育的重要指標。
在我國,“人工智能+教育”被連續兩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今年5月,教育部發布《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指南(2025年版)》,提出構建知識、技能、思維與價值觀融合的“四位一體”通識教育體系。
不久前,歐盟與 經濟 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聯合發布《賦能AI時代的學習者:中小學AI素養框架(草案)》,呼吁全球教育體系構建統一的AI素養標準,為下一代打好面向未來的能力基礎。這一系列政策信號,正將“AI通識教育”推向新時代教育改革的核心議題。
然而在實踐中,許多企業更熱衷于技術炫技,忽視了教育本質,導致“AI+教育”在校園落地過程中常常陷入“概念空轉”、“系統缺失”、“資源不均”的困境。
面對這一現狀,深耕人工智能教育的源碼未來率先推出面向中小學的“人工智能教育解決方案”,以體系化課程、交互式平臺、開放化資源,破解“AI通識教育”推進中的核心難題,為全國1-9年級學生提供一站式、無門檻的AI素養教育支持。
教學創新:打造科學化、情境化、生活化的AI課堂體驗
圍繞教育部“到2030年基本普及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總體目標,源碼未來以《指南(2025年版)》為綱,融合《義務教育信息 科技 課程標準》及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內容,構建出一套分層遞進、螺旋上升的人工智能課程體系,覆蓋小學至初中的全學段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在課程體系設計中,源碼未來特聘諸多AI教育行業專家及知名中小學一線名師對課程設計和教學案例進行審核及論證,確保內容既有理論深度,又貼近課堂實踐。
課程旨在打造科學化、情境化、生活化的中小學人工智能課程和教學案例,讓學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思維發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我是漫畫家》這一課中,通過一個“科技漫畫社緊急任務”的情景,讓學生使用平臺GAI工具生成一張漫畫,從而教學生學會如何根據日常生活中的需求,選用合適的AI工具,創作出想要的內容。這種“任務驅動+工具應用”的模式,不僅讓學生感知AI,更能在真實情境中提升創造力與問題解決能力。
平臺賦能:構建“AI新知+AI工具+AI實驗”的學習閉環
中小學AI通識學習,重在感知和體驗,源碼未來AI實驗平臺集成豐富的AI工具,配合AI課程體系完成AI實驗,形成“AI新知+AI工具+AI實驗”的閉環學習機制。
比如,在《源碼熊學滑雪》這一課,引入了“機器學習”的概念。在課程中,學生們將通過使用算法、判斷、線性回歸等新知識,學習機器是如何理解數據,并學習數據,最終通過感知數據預測動作并執行動作,讓源碼熊學會滑雪并躲避障礙。
在引入“機器學習”概念的同時,學生們將同步使用AI實驗平臺的機器學習類AI工具進行模擬實驗。學生們使用《海魚分類》AI訓練工具,通過給機器人投喂魚類和海洋垃圾的圖片,讓機器人學會判斷魚類和海洋垃圾的特征,最終學會自動判斷魚類。
源碼未來AI平臺以可視化交互呈現機器學習、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核心算法,讓學生可輕松體驗、訓練模型,探究原理。
此外,平臺還整合了國內外優秀的AI資源,接入DeepSeek大語言模型等前沿技術,讓學生零距離感受科技成果,在寓教于樂中激發創造力,助力培養 AI 創新人才。
普及即普惠:助力學校輕松開展AI教育
源碼未來由深圳三點一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源碼熊)和未來基因人工智能研究院聯合發起(主站地址:ai.yuanmaxiong.cn),雙方在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服務領域都有著將近十年的經驗,深知人工智能教育普及任重而道遠。源碼未來推出的人工智能教育解決方案,面向所有中小學提供全套教學資源、課程平臺及AI實驗工具,無需高昂設備投入,也不依賴專業師資背景,真正做到了“普及即普惠”。
教師可借助平臺獲取完整教案、視頻資源和教學案例,并且可使用平臺豐富的AI工具,快速入門AI教學、開設AI通識課程;學生則能通過趣味化課程與互動實驗,實現從“AI認知”到“AI應用”的逐步進階。解決方案不僅降低了學校開課門檻,更為不同區域、不同層級學校提供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可行路徑。
未來,源碼未來將圍繞AI教育需求,不斷優化教育資源的普及共享,為AI教育普及持續提供助力,為未來人才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