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首富誕生了
來源:投資界 作者:楊繼云?王露
市值1200億。
“上市就像結婚領證,意味著以后要承擔更多義務了。”兩個月前,影石創新深圳總部,劉靖康(JK)向投資界一眾媒體聊起上市心情,彼時他剛從上交所科創板敲鐘回來。
沒想到,此后影石創新一路上漲——最近多個交易日里股價收獲“20cm”,市值創下歷史新高,突破1200億元。截至今日收盤價達到300元/股,以發行價47.27元/股來計算,上市2個月來已經暴漲約530%。
終于,這位科創板首位敲鐘90后——劉靖康,成為千億市值公司掌門人。《新財富雜志》顯示,他躋身中國90后群體首富。
短短十年,從走出校園的學生到掌舵千億市值,這是以往不敢想象的一幕。然而行至當下,身處中國科技時代,這樣的故事正在涌現。
科創板首位90后創始人,坐擁1200億市值
一個千億新股誕生。
8月18日,影石創新開盤后股價大幅走高,市值沖破1000億。稍早幾天里,影石官宣全球首款全景無人機“影翎Antigravity A1”,并開啟全球公測,隨后兩個交易日里股價收獲兩次“20cm”漲停。
這一幕足夠震撼:以發行價47.27元/股來計算,自上市后的兩個月里,影石創新股價已暴漲超過530%。
身后創業故事早已為人津津樂道——劉靖康1991年出生,老家廣東梅州,成長于中山,自小就是技術迷。2010年,劉靖康考入南京大學,攻讀軟件工程專業,大學期間并不“安分”——大二時通過記者電話采訪周鴻祎時的10S按鍵聲,準確地找到了他的號碼,轟動一時。
期間,劉靖康曾在學校組建團隊做了一款名為“名校直播”的視頻產品。2015年,從南大畢業一年的劉靖康帶領原來的創業伙伴創立新公司,專注于VR及全景相機,影石創新的故事由此拉開帷幕。
思考一番,團隊將公司從南京搬到供應鏈更完善的深圳。然而真正的創業比想象的困難多了——初期,影石創新整個團隊每天幾乎只睡3個小時,劉靖康甚至常常親自去工廠擰螺絲,打磨設備。團隊依然記得當時他常說的一句話:
“做不出來公司就要倒閉。”
那是一段煎熬時期。直到2016年7月,影石創新終于推出消費級全景相機Nano,迅速席卷大眾消費市場。這款顛覆性產品不但可以直接插到蘋果手機進行拍攝,還可以無需后期一鍵分享至社交網絡。
后續的專業級VR相機Pro系列也獲得不錯市場的反響,2018年影石創新繼續拓展產品線,進入運動相機市場,推出ONE X全景防抖運動相機。此后,影石保持著半年到一年的上新節奏,產品迭代神速。
劉靖康很早就意識到海外市場的重要性,決定做智能硬件第一天起,影石就把目光放到全球,境外銷售占比一度達80%。當泡泡瑪特的Labubu引起全球粉絲狂熱之時,影石Insta360 X5同樣掀起全球搶購潮。
十年歷程,不勝感慨。2025年6月11日,影石創新正式登陸A股,首日市值超過700億。在IPO后,劉靖康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超30%。猶記得那天,34歲的劉靖康站在敲鐘舞臺,“我們沒做過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只堅持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幫助人們更好地記錄和分享生活。”
十年,締造一場回報盛宴
這是創投圈近年罕見的超級回報案例。
正如這幾天,迅雷財報透露一句:“得益于創始人鄒勝龍于2016年對影石創新的成功投資,使得我們產生了稅前7.2億美元(超50億人民幣)的浮盈。”
那是2016年,影石創新完成數億元C輪融資,由迅雷領投,啟明創投、IDG資本跟投。根據影石創新A股上市時的招股書,迅雷IPO后持有影石創新7.84%的股權,若按1200億市值計算,迅雷所持股份對應的最新市值約94億元。
要知道,迅雷的最新市值為5.48億美元(約39億人民幣)——尚不足對影石創新所持股份對應市值的一半。
十年陪跑,身后投資人終于等到了收獲季節。
其中,早期投資方IDG資本留給外界深刻印象。早在2013年,IDG資本團隊就給劉靖康遞出“橄欖枝”,直至2015年成為影石創新最早的外部投資人——當年3月影石創新的天使輪融資中,IDG資本以65.25萬美元(約470萬人民幣)認購了公司20%的股份。
“見了一面就定了,內部基本沒人反對。”IDG內部幾位合伙人曾向投資界聊起這筆決策,無一例外都指向了評估的核心——“投人,相信年輕人”。
此后IDG資本在后續多輪中押注,成為影石創新最大的外部機構投資人,也是陪伴公司團隊時間最長的投資人。根據招股書,IDG資本在影石創新上市后持股近12%,按照1200億總市值來看,最新持股市值超144億。
另一家早期投資方啟明創投,同樣回報豐厚。就在天使輪融資到賬不過半年,IDG資本和啟明創投聯手投了劉靖康團隊800萬美元的B輪融資。隨著時間的推移,遞出橄欖枝的投資人開始越來越多,啟明創投再次參與了C輪,在IPO后持股近8.4%,最新對應持股市值超過100億人民幣。
這是一場屬于押注年輕人、投資于未來的勝利。不止于此,珠海科技集團、麥高富達、招商資本、基石資本、朗瑪峰創投等在IPO前位列前10大股東,都收獲了不同程度的回報盛宴。
眼前每一個IPO都彌足珍貴。如今一級市場苦于退出難,這樣一個堅守多年而收獲回報的案例無疑令人感慨欣慰。
中國90后,開啟科技造富時代
透過劉靖康,我們看到中國新一代創業者形象。正如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總結:
“他們成長在一個經濟起飛、擁抱世界的年代,更有自信,更有全球觀,更有創造力、叛逆精神和挑戰精神。他們雄心勃勃,想要改變世界,懷抱宏大的夢想,要做出偉大的產品。”
IDG資本團隊也發現一個現象:自ChatGPT問世后,那些真正突破性的創新往往來自年輕團隊。“他們也許還缺乏行業經驗,但正因不受傳統思維束縛,反而能在AI等前沿領域快速建立技術優勢。”
如此一幕,放眼今年尤為明顯。
上個月,證監會網站披露《關于杭州宇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輔導備案報告》。至此,這家明星機器人獨角獸開始沖刺A股。
宇樹的身后,也是一位90后。本科畢業于浙江理工大學、碩士畢業于上海大學的王興興,從小就擅長于搞各種小發明。在大學期間,19歲的王興興做出人生第一臺機器人。而當年拿到第一筆投資時,他也才26歲。他所創立的宇樹科技,至今集結了一支長長的投資人隊伍。
無獨有偶,智元機器人最近收購科創板公司上緯新材,此后上緯新材連續10個交易日走出漲停行情,成為今年首個10倍股。
眾所周知,智元機器人身后站著另一位90后——坐擁270萬粉絲的B站up主稚暉君彭志輝。他本碩畢業于電子科技大學,曾入選華為的“天才少年計劃”。直至2022年底,他官宣離開華為,去追求自己夢想和熱愛的事業,投身機器人創業。
放眼望去,這樣的面孔還有很多:月之暗面楊植麟、云鯨智能張峻彬、銀河通用王鶴、面壁智能曾國洋、Meshy胡淵鳴……一位位看似學生面孔,卻憑借著知識和技術,白手起家創立令人驚嘆的公司。
如果說,中國上一波創業者擅長于跑業務做銷售,那么眼前這一群年輕創始人則更專注于技術。他們無疑是幸運的,踩著技術爆發的風口成長迅速。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造富傳奇只是序章,更長的路才剛剛開始。如何推動中國科技真正走向全球,從而在歷史長河里留下印記,才是這一代人的真正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