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體化算網驅動技術變革,業內專家共話超算互聯網
自2023年《關于深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的實施意見》發布以來,一體化算力網建設提速提質日新月異,國家超算 互聯網 作為其中的一面旗幟,在用戶數、應用數、任務數、算力調度規模上屢創新高。當前正值全國數字基礎設施布局進入“建用并重、以用促建”的新階段,為探明未來路線、迎接未知挑戰,超算互聯網積極探索技術布局、生態發展的戰略新方向。
近日,圍繞“下一代計算制高點搶占策略”、“算力服務價值鏈的全鏈條打造與價值釋放”等議題的超算互聯網戰略研討會,在北京成功舉辦。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超算中心、高校及企業的多位專家,就超算互聯網的最新成果、關鍵技術突破、地方實踐與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深入探討。中國信息協會算力網專業委員會主任梅建平主持了會議。
中國信息協會算力網專業委員會主任 梅建平
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德沛指出,國家超算互聯網能夠聚合國家計算能力,探索新的運營模式與技術路徑,支撐多行業應用并產生實際效益,尤其在當前國際競爭加劇、人工智能快速崛起的背景下,其戰略意義更加凸顯。
中國科學院院士 錢德沛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強調,當前算力網絡遠未達到“邏輯超級計算機”、“隨去隨用”的目標,高帶寬低延遲傳輸仍是核心瓶頸。他建議加強“并行任務分解算法”研究,通過優化任務分配減少數據交換,從而降低對網絡的依賴。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表示,超算互聯網可探索“來數加工”模式,借助 區塊鏈 與隱私計算,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更好地服務跨境跨域應用需求。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 單志廣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研究員遲學斌建議,發展“用錢買不到”的核心技術,如科學計算軟件,既能為工業軟件自主打基礎,又能與國外交換交流其它成果。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研究員 遲學斌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譚光明,肯定了超算互聯網的“普惠”定位,希望平臺能堅持2G到2B再到2C的發展路徑。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信息與計算中心主任崔辰州,在肯定超算互聯網發展的同時,也表達了對“數據網絡與算力網絡融合”的更高期待。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譚光明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信息與計算中心主任 崔辰州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云泉,在總結發言時提到,超算互聯網一直在啃“硬骨頭”,為了實現軟件的即開即用,封裝上線了幾千個非標準化的軟件,未來還需要繼續迎難而上;在超智融合的過程中,要保護超算特性、以“超算為主”,計算能力和環境可向下兼容,但低精度算力卻解決不了科研、仿真等重要場景的需要。張云泉還指出,當前各地算力網建設仍處于探索階段,需盡快明確國家層面的一體化架構,避免重復建設與資源碎片化。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張云泉
“2025超算互聯網戰略研討會”由中國信息協會算力網專業委員會、中國智能計算產業聯盟與國家高性能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同主辦。
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德沛、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研究員袁國興、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中國信息協會算力網專業委員會主任(原 科技 部原高新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梅建平、全國政協委員張云泉研究員等二十多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