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可打”!看京東如何讓3D技術成為全民創作工具
2025年ChinaJoy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盛大開幕,這場數字娛樂盛宴吸引了無數目光。其中,京東攜手全球消費級3D打印生態領創者創想三維展出的3D打印技術應用案例尤為引人注目。現場展示的3米高可動機甲模型,其精密的結構設計和表面處理工藝,展現了消費級3D打印設備已能達到準工業級精度;不少COSER們精美的裝備與道具也都出自創想三維3D打印機之手;盛會現場,觀眾們都可以輕松上手體驗3D打印的精妙之處。從二次元到現實生活,3D打印技術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普及開來。
圖片來源于CJ2025現場
從“科幻概念“到“文化符號”
“以前都是花高價進行定制,現在通過3D打印機可以將復雜的部件一比一復原,會建模可以一鍵打印,不會建模也可以網上下載或是找農場主定制,很方便,現在我身邊的很多COSER朋友們都對3D打印技術‘路轉粉’了。”ChinaJoy現場,一位COSER表示她身上的裝備都是通過3D打印機完成的。
圖片來源于CJ2025現場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個性化產品需求的不斷增加,3D打印技術在個性化定制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在文化領域,3D打印技術早已廣泛滲透到電影、影視劇、演唱會等多個領域。
二次元和COS領域是3D打印技術的“創新沃土”。日本模型師“たくにぃ工房”用3D打印制作了《高達》基克羅格機體,內置電機實現自動變形,如機身展開、滑軌移動等,突破了傳統靜態模型的局限。除了ChinaJoy現場的COSER,許多知名COSER更是在 社交 媒體 上分享自己使用3D打印技術制作COS裝備的教程,讓更多的愛好者能夠親身體驗到3D打印帶來的便利和樂趣。
圖片來源于網絡
此外,在《流浪地球》系列中,3D打印技術被用于制作宇航服、機械臂、重型運輸車等1萬余件高精度道具。金屬與塑料復合打印技術的運用,不僅提升了道具的耐用性,還讓其精度達到了產品級。而在《慶余年2》中,林婉兒的婚冠采用了Blender建模加3D打印技術,將傳統的“過橋冠”拆解重構,融合了云紋圖案與現代 科技 感,實現了輕量化與靈動造型的完美結合。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演唱會領域,3D打印技術同樣大放異彩。二手玫瑰樂隊的“東北歡迎您”演唱會中,采用了六軸機械臂顆粒3D打印技術制作直徑16米的曲面舞臺環。這種分塊打印后拼接的方式,不僅解決了傳統泡沫雕刻的強度問題,還實現了環保目標。材料為可回收阻燃塑料,既堅固又環保,為舞臺效果增添了更多可能性。
圖片來源于網絡
從影視道具的突破創新到舞臺藝術的環保革新,從熒幕效果到線下視覺體驗,再到“穿在身上”的實際體感,3D打印技術正在不斷破圈,走向更多元、更廣泛的市場。
技術渠道共生?助力3D打印走向消費級市場
曾經,3D打印技術只存在于實驗室和科幻故事里;如今在實際應用里“日新月異”。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我國3D打印設備產量同比增長43.1%。3D打印快速普及的背后,離不開技術的更新迭代以及以京東為代表的銷售平臺的助力。
在技術層面,金屬3D打印、FDM(熔融層積)3D打印、光固化3D打印、粘結劑噴射等多元技術路線持續突破,顯著提升了打印精度、速度與材料多樣性。特種材料如高溫合金、陶瓷復合材料、生物相容性材料的開發,進一步拓展了3D打印的應用邊界。多色打印、高速成型技術的發展,使3D打印從專業人士的專屬工具,逐步走向普通家庭與中小企業。尤為關鍵的是,人工智能、機器視覺等技術的融入,讓3D打印過程更智能高效,大幅降低了使用門檻。
圖片來源于CJ2025現場
在推動3D打印設備普及進程中,京東發揮了關鍵作用。一方面,京東憑借對消費者需求的精準洞察,成功引入創想三維、拓竹、縱維立方、愛樂酷等頭部3D打印品牌,并通過優化產品、服務與價格,助力3D打印設備走進千家萬戶。另一方面,京東積極響應國家“兩新”政策,推出3D打印機國家補貼立減15%的優惠,為消費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優惠。此外,京東采銷團隊深入行業展會和多個行業熱點一線,攜手品牌在線下為消費者提供體驗機會,同時在線上推出“3D打印超級趨勢”活動,讓更多人感受“萬物皆可打”的魅力。得益于此,3D打印機在京東持續熱銷。2025年以來,3D打印機在京東的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60%。
圖片來源于CJ2025現場
當技術變得觸手可及,每個人的想象力都能改變世界。正如《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所言:“3D打印讓特殊道具的精度達到了產品級,助力中國科幻電影工業化達到了世界水平。”京東也將持續攜手眾多3D打印品牌,通過前沿新技術、極致性價比、完善的售后服務,讓這項曾經“高冷”的技術,成為更多用戶創意表達的日常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