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數協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敖然發布《游戲經濟:澎湃動力激蕩漣漪效應》 | 速途網
2025年7月31日,中國國際數字娛樂產業大會(CDEC)在上海浦東嘉里酒店召開,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敖然在會上發布了《游戲經濟:澎湃動力激蕩漣漪效應》,并進行詳細解讀。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敖然
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領導,來賓,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中國音數協在既有工作內容中,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學術研究活動。三年前,我們對游戲科技進行了深入研究,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又啟動了關于游戲經濟與游戲文化的課題。
今天我分享的主題是“游戲經濟:澎湃動力激蕩漣漪效應”。
從張毅君副理事長剛剛發布的產業報告中,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國游戲產業持續增長,呈現出勃勃生機。在主管部門的指導下,經過中國游戲人幾十年的共同努力,各方已經逐步達成這樣的共識:游戲,不僅是一種娛樂產品,更是一種與科技緊密結合的文化新形態,正日益成為科技創新應用的重要場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徑,更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期,在主管部門的指導下,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正在聯合游戲行業內外部研究機構、各類企業,開展關于“游戲經濟價值”的研究課題,預計年底將正式發布完整的學術報告。今天,我們在CDEC這一行業盛事上,先和大家簡要分享下初步的研究發現。從文化產業的視角看,二十世紀中期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迭代演進,促使文化產業從過去規模有限的服務業態發展成為具有較大規模的完整生態獨立產業。在數字技術的加持下,文化產業的創作、生產、傳播、交易、消費全鏈條得以全面升級,創造出創意驅動的版權交易市場,數據驅動的廣告市場和內容帶動的衍生市場,帶來多維度、多種類的產消一體等等新業態模式。同時,文化產業所產生的效用,包括對個體的美學價值、情緒價值的滿足,以及對社會群體共識的凝聚,更是不可估量。正因如此,文化產業的發展水平,已經成為人類在邁向后工業社會進程中,衡量國家實力、人民幸福感和獲得感的重要指標。游戲,特別是數字原生游戲,作為文化產業中最年輕、最活躍的組成部分,不僅具備上述各項產業特征,更通過“軟硬一體”、IP拓展、電子競技、文旅融合等多種方式,基于“游戲即服務”等商業模式創新,持續拓展游戲經濟的廣度與深度。游戲產業一方面深深扎根于文化與科技融合的沃土,為自身的長青發展汲取養分。另一方面,游戲在文化產業生態中為文學、音樂、影視、旅游等板塊貢獻要素,發展融合業態,反哺文化產業。同時,游戲化思維的牽引力,游戲科技的創新力,以及游戲對文化、知識的獨特表達與表現,正不斷向更廣泛的外部領域溢出,促進文化與教育、醫療、工業等行業的深度融合,創造出更多增量價值。總體而言,游戲經濟正呈現出顯著的漣漪效應:游戲產業自身持續增長,帶動文化產業加速發展,并促進文化向更廣泛的外部領域持續賦能。這種漣漪效應可以劃分為三個相互關聯的價值圈層:對自身發展的核心價值、對文化產業的驅動價值、對多元外部領域的外溢價值。
首先,游戲產業自身經濟價值持續提升。首先,游戲產業自身經濟價值持續提升。據不完全統計,國產游戲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市場銷售額4500多億元,這是引自于去年的游戲產業報告,我們在國內的市場3200余億,在海外的市場超過185億美元,相關硬件與外設市場高速增長。如果參照國際經驗中,游戲硬件銷售額普遍達到軟件1倍以上來估算,也就意味著中國游戲產業的經濟規模已接近萬億元。在產業主體方面,大中型游戲企業與小微創意團隊協同發展,頭部企業持續提升在AI、引擎等方面的技術與研發投入,小游戲成為新增長極,僅微信小游戲開發者數量就達到40萬人。在走出去戰略方面,游戲也是服務貿易中的增長亮點,中國游戲在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連續五年規模突破千億元,成為縮小貿易逆差、提升知識密集型服務比重的重要動力。
其次,游戲成為激發文化產業產值持續增長的新動能,是數字文化新生態中價值創造和流轉的關鍵樞紐。以IP為紐帶,游戲同影視、動漫、音樂等領域形成有效聯動,吸引優質創意、人才、資金等產業要素向文化領域集聚。比如,游戲音樂、衍生影視內容廣受用戶青睞,《王者榮耀》《黑神話:悟空》等游戲音樂屢獲國際大獎;互動影游、VR實景體驗等融合業態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潛力。游戲直播等業態則催生了數百萬游戲主播等新興職業群體。游戲與文化非遺及區域文旅的有效聯動,產生了深遠的協同效應。例如,受《黑神話:悟空》現象級熱度的帶動,2024年山西省旅游的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長率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
最后,游戲正在推動文化產業向更多外部領域釋放外溢價值,“游戲+”連接起文化與千行百業。游戲中孕育的數字交互引擎等技術能力,被廣泛應用于工業可視化、建筑信息模型、影視制作等多元領域,構建數字和物理世界的橋梁。在AI浪潮下,游戲孕育的人機協作模式,為打造陪伴型智能體、數字人與機器人奠定了重要基礎。大型電競賽事和游戲會展活動,為舉辦城市的酒店、餐飲、商圈消費形成強力拉動。2024年,網吧、電競館和電競酒店等上網服務場所總量達到10.36萬,營收規模約900億元。此外,“游戲化思維”正深刻啟發教育、醫療、金融等更多行業,不僅催生了多種寓教于樂的教育應用,也促進一批數字療法產品獲批國家醫療器械證并投入臨床使用,以提升視覺訓練、注意力強化、認知障礙防治等領域的趣味性與有效性。從核心產業到文化輻射,再到跨界賦能,游戲經濟的漣漪效應正不斷擴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與韌性。從“玩游戲”到“創造經濟價值”,游戲產業的進化,本質上是一場經濟形態的革新。展望未來,游戲經濟將伴隨Z世代的成長,從一種新經濟形態發展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將伴隨技術的迭代、文化的繁榮和消費的升級,釋放出巨大潛能,重塑經濟版圖和文化格局。
面對這一廣闊前景,我們期待行業內的企業、研究機構共同貢獻實踐經驗與研究成果,深化游戲經濟研究。我也邀請大家參與到研究過程中來,更期待各位行業同仁把握時代脈搏,在追求高質量發展的同時,與文化及更多相關產業相互支持、實現共贏,推動游戲產業真正成為驅動經濟增長、提升文化軟實力、賦能百業升級、促進文明互鑒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