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一體機最新觀察:滿血版賣不動了,市場搶食零散的中低端機型生意
作者 | 趙之齊
編輯 | 胡敏
前兩周,廣東某國企發了篇萬字標文,以預算四十萬招標一臺DeepSeek一體機。
近乎30頁的文檔里,采購明細表短短6行,所需的芯片類型等關鍵指標,只字未提?!翱催@個標就知道,大家完全沒把一體機用起來”,業內人士直言。
新用戶需求依然模糊,那老用戶會否回頭?雷峰網詢問了多位業者,答案都是否定。只有一家頭部整機廠商的銷售,有來自某研究所的兩臺復購需求?!按蠹叶荚诘谝慌脩袈涞氐目永锓瓭L,新用戶都更加謹慎”,整機廠商銷售嘉寧感慨。
四個月前,一體機是市場炙手可熱的寵兒,行業會議、科技展覽、機場廣告上,相關字眼鋪天蓋地;四個月后,儼然已成明日黃花。在許多廠商的產品名錄里,一體機占據一席,但未見多少銷量,即使云廠也未必幸免。有大廠里一體機相關產研人員禁不住擔憂:“這樣下去是不是該找新的工作了?”
但換個主體看,事態全然不同——
上百億市場營收、上千臺月銷量,在過去半年對頭部硬件廠商來說,易如反掌。紛紛揚揚后,大家意識到,一體機業務真正的護城河不在技術,而是 硬件基因帶來的客情關系 。
那么,客情關系豐富的頭部廠商,下半年還能有這么大的蛋糕嗎?
對此,大家達成的新共識是: 高端機型(部署滿血版為主)的市場基本已經結束,剩下的,是中小市場、或者中低端機型的游擊戰。
這場游擊戰,誰會入局?大家各自做了什么準備?摩拳擦掌的新入局者是否還有機會?而已經賣出去的一體機,如今下落幾何?
上半年:頭部硬件廠商門庭若市,其余廠商壯志未酬
二月,久未有ToB新增長點的國內市場,對大模型一體機寄予厚望。
彼時,國央企高端機型購買需求旺盛,有運營商的營收額,至少達十億。 有頭部整機廠商上半年市場規模接近百億,也有硬件廠商在五月份左右,各類型號相加依然能做到每月至少千臺的銷售量。
“供不應求”,是浪潮信息內部人士對上半年一體機售賣情況的總結。市場供貨有些緊張的過去半年,“誰有貨就買誰”,一度成為用戶抉擇廠商的重要邏輯。
也因此,一體機價格水漲船高。有業內人士觀察到,DeepSeek出圈后, H20“一周一個報價”,每次報價就漲10%左右的價格 。有頭部廠商的H20一體機價格,兩個月里從130萬漲到150萬上下。但該業內人士也補充,四月左右,以150萬左右成交的可能只占10-20%,更多還是以130萬成交。
價格抖動中,這波風潮對硬件廠商的利好,從其財報營收中或已可見一斑。浪潮信息的財報顯示,其2025年第一季度凈利潤約4.6億元, 營收同比增長達165.31% ,服務器銷售顯著增長,是拉動業績的核心動力。新華三的財報也顯示,公司Q1的收入同比增長26.07%,其中,國內政企業務收入122.55億元,同比增長37.49%。
硬件廠商打得火熱,中小廠商則相對冷清。多家廠商的成單量僅小兩位數,主要部署32B或70B的模型;或只是將一體機列為產品清單的一個品類,在銷售策略上并不做推廣。還有獨立云廠寄望于有客戶下單后、再緊急拉通上下游提供產品——然而,沒有前期參數,用戶也無法下定成單決心。更別說半路入局的渠道商,很多都把貨砸在自己手中。
銷量“兩重天”如此明顯,重要原因之一,是企業本身客情。上半年部署熱潮中的重點群體, 國央企、金融機構等大客戶,往往有自己的硬件采購名單 。名單中的企業,一般要滿足嚴格的供應商資質和經營情況等審查,也就是說,都是過往已固定的銷售渠道。
在這一領域,頭部硬件廠商的舊有關系連接,無疑會更強。 上半年市場苦苦追問的一體機業務壁壘,原來是客情關系。
另一方面,部署需求由戰略驅動的客戶只想解決“有無”一體機的問題,不那么重視軟件層。據悉,即便是頭部硬件廠商, 其軟件配套出貨率平均也只在一兩成 。不過,整機廠商的這類平臺能力良莠不齊:有的廠商只是將數據運營功能和大模型功能直接合二為一,用戶購買這套產品時甚至需要付給兩個部門授權費。
但上層平臺能力更強的軟件廠商,在這波生意中也不太有用武之地。前述大客戶類型,雖然習慣軟硬件分開采買, 但在現階段沒有足夠好的應用情況下,本就缺乏付費意識的國內市場更沒有動力專門請軟件廠商部署。 有軟件廠商統計, 其一體機業務的咨詢商機轉化率大約只有5%。
而在大廠內部,一體機業務常放在云業務部門內,但有云廠銷售感慨,很多用戶只想買硬件,綁定軟件后售價很高的一體機,反而不太叫座。并且,一體機的真實落地并非此前宣發中所倡導的“開箱即用”,而屬于私有化部署,廠商需要結合用戶的數據現場調試、教育客戶。對于傾向“走量”生意和做大而全平臺的云廠商來說,也不是性感的生意。
不過,大廠端對一體機態度也有差異。有的主要由伙伴參與銷售,有的未明確推出一體機相關業務;有的雖已推出產品、且在銷售上有所傾斜,但苦于真實落地場景受限,內部也直言“還在摸索”。(大廠一體機業務到底好不好做?歡迎添加作者微信 Ericazhao23 交流。)
上半年的一體機市場,部署需求戰略驅動,用戶追求KPI心理顯著,買硬件、鏟軟件,頗有“買櫝還珠”之意。
下半年:一體機中低端機型“游擊戰”開打
楊飛作為一體機銷售,在過去的三個多月里,終于把一體機業務跑成了更“標準化”的模式——至少,在給客戶落地設備時,他所需的測試時長,從起初的一個多月,縮短到現在只需一兩周。
然而,就在他對這條業務線逐漸熟悉之時,市場熱情卻逐步冷卻。像他這樣奮戰在市場一線的人,此刻對市場的共同感受是: 大規模的部署需求都已結束 。
這一切是逐漸發生的。三月初,大家還在抱怨商機的轉換率低,但四月以來,連“只咨詢、不成單”的商機,都從每天上百個斷崖式下降到十多個。各個微信群里,再難見到四處詢問、討論一體機的用戶??蛻舻念A算也在收緊,常常只在20-40萬左右,單家企業一般采購1-2臺。
再之后,市面上一體機的招標,預算規模也從上千萬縮減至幾百萬,到如今主要是幾十萬。即便有三四十萬的標,第一名候選廠商也能把價格壓到二十多萬。這些需求更多來自三四五線城市的高校、地方企業和市級政府,基本已不見一二線城市身影。
對產品的要求上,客戶也不再一味追求滿血版,會主動提出部署70B及以下型號,還帶著實際的業務需求。為此,楊飛還會幫忙牽線ISV廠商,提供更行業化的解決方案。談及自己的角色,他感慨:“就只是賺個辛苦錢?!保ㄏ掳肽暌惑w機市場需求如何應對?歡迎添加作者微信 Ericazhao23 交流。)
楊飛心里也清楚,一體機業務始終是階段性的。只是,擺在面前的現實問題是,即使身處頭部硬件廠商內, 早期高端滿血版設備帶來的高成本,接下來公司還能否承受?
即便是上半年營收大規模增長的浪潮信息,在Q1財報中也提到,公司短期借款增加279.55%,為業務擴張之資金需求增加;并且,資產減值損失同比增加63.5%,據分析為備貨規模增加及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導致。成本對頭部廠商帶來的影響,也不可小覷。
迫于滿血版性能需要,當時高端機型可選的芯片廠商少之又少。但踏入非滿血版的市場后,模型對配置的要求不那么苛刻, 在芯片的購置上,大家已開始尋找性價比更高的國產芯片。
在中低端機型上,芯片變化帶來的利潤改觀可不容小覷:每塊芯片的成本只要降低兩三千,一臺四卡的機器成本就可能降低一萬多。還有分析師算過這樣一筆賬: 某軟件廠商選擇國產芯片頭部廠商的芯片時,凈利率只有個位數;但選擇海光的芯片,其凈利率或能翻倍。
國產芯片也是一體機浪潮中的受益者——加上早期有信創需求客戶的小廠商由于“搶不到貨”,把需求分散到更多國產芯片廠商手中,今年國產芯片的出貨量能迎來增長。
全年來說,有頭部整機廠商表示今年在華為昇騰910B這類高端機型上,至少就要賣出上千臺——這一數字在去年可能只是兩位數;加上中低端機型的銷售目標,他們的硬件收入預計能比去年翻三到五倍。有行業人士認為,這些廠商想實現這樣的目標并不困難。
但一體機市場也是個圍城。在雷峰網今年四月發布《關于 DeepSeek 一體機落地真相,我們調研了 12 家上市公司》后,多家廠商興沖沖準備入局一體機業務。然而,隨著市場熱情回落,前段時間再聯系這些公司,大家對此已興趣寡然,坦言這條業務線已經擱置、沒有推動下去。
不過,仍有少數廠商摩拳擦掌,計劃下半年推出大模型一體機業務。有的將結合自研芯片推出;有的即將出貨,且定下兩億出頭的收入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此時仍有勇氣入局的這些廠商,有個共同點: 他們都有較好的政府關系,即便現在產品還沒落地,訂單都已握在手中。
已經賣出去的一體機,用起來了嗎?
不過,DeepSeek一體機幾乎只有嘗鮮客戶,卻沒有回頭客,中間哪里出了問題?
此前,雷峰網 (公眾號:雷峰網) 在《關于 DeepSeek 一體機落地真相,我們調研了 12 家上市公司》中,已詳細分析過市場爆發初期,用戶們面對的挑戰:購買渠道的抉擇、知識庫幻覺的出現、滿血版與蒸餾版間的博弈等。
過去幾個月,用戶們對一體機的祛魅,也正在發生。
一方面,是非滿血版的模型和用戶想象的距離。嘉寧觀察到,在真實落地中,RAG和Agent的部署,用70B或許可以做一個小demo,但若想穩定流暢運行,則有些有心無力。
并且,在前段時間鋪天蓋地、熙熙攘攘的“xx一體機與xx應用完成適配”新聞里,水分含量也不少。這是業內一種常見的投石問路策略——談成合作,先打廣告,給用戶提供足夠多應用廠商的選項,再根據用戶的需求去真正適配、定制化開發和部署。有研究機構發現, 廠商一體機適配的宣發,與其真正適配落地之間,一般有一個月的差距。
另一方面,是市場冷靜下來后不得不考慮的問題:ROI。上半年,只是為了完成部署任務的國央企、政府和金融機構們,并沒有算明白這筆賬。抱著嘗鮮心理的用戶也是如此,有基金公司花了幾十萬,就為了買臺70B體驗下,“趕個熱鬧”。
如前所說,現在多數客戶預算在20-40萬左右,除了許多企業IT預算是在去年年底就規劃好之外,這也折射出大家對AI落地價值的不信任——它仍未能真正給業務賦能。
當今DeepSeek一體機的部署主要場景,還是知識庫、辦公應用和問答。然而, 花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部署辦公應用是否有性價比?許多決策者已把這個問題列入思考。 并且,一體機用來寫政府公文這類格式化文件尚可,但在較靈活的文件上,則顯得吃力。
即便是醫院這類看似運用場景廣泛的領域,一體機落地也面臨一定尷尬:規模較大的醫院,一體機所支持的并發數可能不足;而規模較小的醫院,信息化落后或成一體機進入的門檻,不同科室和醫院間的數據孤島問題嚴重,數據質量有待提升。
有一體機廠商此前接觸過幾個醫院的用戶,但感受到“醫院領導對AI理解并不那么深入”,往往是被召集過去開會、展示完畢后也沒有追問,就此沒有下文。
不過,一體機也有真實落地案例,只是這類落地需要更具體的行業模型、結合用戶數據本地化部署。
這類落地需求的規模增長,不像硬件廠商那么轟轟烈烈,往往更細水長流。例如,某保險領域的廠商,預計今年售出500臺機器的目標,目前穩步推進,“陸陸續續都會接到一些單子”。而某擅長做視覺算法的AI企業,其視覺領域優勢也讓其一體機業務今年有了千萬級別的營收。
有服務器經銷商觀察到,在他上半年賣出的二三十臺一體機里,真正用起來的是一個做外貿的客戶,買了一臺H20,部署他們自己的模型,做智能客服。
這個客戶成本收益之所以算得過來,是因為店鋪規模足夠大——他們有幾百家店,此前一個員工只能管1-2家店鋪,但現在一人管4-5家,通過節省人力,預計明年能把模型微調和硬件投入的成本收回。
前兩年已深耕行業一體機的企業負責人黃中總結道:要把一體機用起來, 往往需要“大模型+小模型”的多模配置。 舉例而言,在涉及工控、傳統制造業等領域,工作流程包括多模態信息輸入、任務規劃、深度思考和指令執行等環節,需搭載擅長不同任務的不同模型,一個DeepSeek顯然不夠——DeepSeek擅長深度思考而非指令遵循,一個簡單的指令,可能單單思考就已經耗掉了五分鐘時間。
并且,黃中向雷峰網提到: 真正的一體機需求,轉化往往比較慢。
一點是,模型到應用之間有Gap,決策者需要充分調研模型與什么應用搭配建設,才能看到成果。他也觀察到,很多一體機項目,前期往往是為了做某些場景試點,用戶對并發數要求不高,私有化部署和隱私才是第一要務。
另一方面,是更本質的、大模型微調的限制——即便是開源的DeepSeek大模型,用戶也無法介入預訓練環節,對于有大量本地數據的醫院等行業,數據難以真正進入模型,和業務的匹配度就依然不足。在業內人士看來, 能把自己的數據真正載入大模型 ,是一體機這類產品能培養起用戶粘性的機會。
一體機價值的真正實現,還需要殺手級應用和用戶重要數據的成全。
作者長期關注一體機、云計算、智算相關話題,歡迎添加微信 Ericazhao23 交流。
注:本文中,楊飛、嘉寧、黃中都是化名。
雷峰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 轉載須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