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咨詢×凱傲集團共話AI時代制造業躍升路徑
作為全球制造大國,中國的制造業對 GDP 貢獻約 25%,其中, 汽車 產業不僅憑借接近 GDP 10% 的占比占據支柱地位,更以其綿長的產業鏈,深度地滲透和拉動上下游行業的發展。當前,中國制造業、汽車產業如何跨越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化升級,實現高質量增長,已成為全行業關切的核心議題。
為回應這一關乎未來的關鍵命題,2025 IBM 中國企業級 AI 巔峰論壇特設圓桌訪談環節,旨在探尋躍升路徑。兩家擁有百年制造業基因和業務的企業,凱傲集團——工業車輛及供應鏈解決方案領域的全球領導者,與深耕中國 40余年的 IBM,就此展開了深度對話。
轉型并非坦途。一項最新 IBM 研究顯示,盡管高達 85% 的亞太企業聲稱已為 AI 應用做好準備,但經客觀評估,實際就緒者僅占一成。在全面應用 AI 仍面臨基礎性挑戰的大背景下, 凱傲集團亞太區信息技術及數字化業務副總裁張犇、與 IBM 咨詢大中華區副總裁楊繼剛、IBM 咨詢中國區汽車行業總經理唐俊 ,聚焦現實,深入探討了如何有效彌補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突破轉型深水區障礙, 從而助力企業加速從以自動化為核心的“工業 4.0”,向以人本化、可持續性為目標的“工業 5.0”躍遷 。
從‘自動化’到‘協同化’:制造業全價值鏈轉型在路上
現實中,很多企業尚未完全實現工業 4.0,那為什么談 5.0 呢?“并非 4.0 不行,而是我們發現,強調自動化、無人化的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人覺得被替代,價值邊緣化,引發了一些心理恐慌,同時,資源消耗帶來的污染等問題需要朝向資源再生、可持續發展方向進行轉變,此外,集中化、強化的管理引發了供應鏈僵化等系列問題。5.0 更像是一次升級,強調人機協作、借助 AI 與數字化技術實現分布式運營、賦予供應鏈彈性和柔性,這些提升是真正應對未來制造的關鍵”,楊繼剛表示。
結合汽車行業情況,唐俊說:“車企不僅要聚焦 科技 、降本,也需要在從組織、文化及協同機制上推動企業的整體變革。尤其在‘生產-供應鏈’環節,構建柔性供應鏈已成為實現降本增效與產業創新的關鍵。正如 IBM 與長城汽車的合作,以集成化供應鏈規劃和決策流為核心,助力車企構建更韌性、人機協同的未來競爭力。”也就是說,對制造業企業及其各部門來講,要真正釋放 AI 的價值,必須在“研產供銷服”的全價值鏈上打通數據、夯實數字化根基。工業 4.0 與工業 5.0 是以遞進與并行的方式推動企業轉型:企業既要打牢技術和信息化基礎,也要以更長遠的價值視角重塑增長模式與創新路徑。
凱傲集團的實踐恰好印證了這一趨勢。作為秉承多品牌、多地區協同戰略的全球領導者,凱傲始終深耕物料搬運這一專業領域,旗下擁有林德(Linde)、STILL、OM、德馬泰克(Dematic)等品牌,產品覆蓋叉車、倉儲技術設備在內的工業車輛以及集成自動化解決方案及相關服務,業務遍布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龐大的品牌矩陣與跨地域業務,使凱傲在轉型中必須直面全價值鏈的復雜性。
在國內,凱傲除了有多家傳統生產基地外,也積極布局新能源。五年前,凱傲在濟南建設新工廠,年產四萬輛,專注電動叉車,也與股東濰柴動力探索氫能源工業化叉車,全面擁抱新能源。
同時,面對進行中的 AMR(自主移動機器人)、AGV(自動導引車)、無人叉車、全面自動化分揀、極大提升倉儲效率的高速穿梭車等技術對行業形態的革新,以及來自競爭對手市場拓展所形成的沖擊,凱傲也在摸索適合自身的數字化與 AI 轉型路徑,以進一步鞏固市場領先地位,實現“做物料搬運行業的 NO.1”的愿景。張犇分享說:“產品形態上,我們有軟件定義汽車的思考,叉車不一定要拘泥于傳統人工叉車的形態,但一樣有行走、搬運、提升能力; 我們還有德馬泰克專門做大型倉儲自動化供應鏈解決方案……在凱傲的戰略中,未來的方向就是全面擁抱自動化、智能化”。
AI 與制造“共同進化”,驅動企業全價值鏈重構
張犇指出,目前多數制造企業在推動 AI 應用時普遍遇到一些現實困境。以智能體為例:首先是在 時間層面 ——構建一個準確率高、延遲率低的完整智能體需要多久?這是當前的一大挑戰,但他相信隨著技術發展,這一問題終將解決;其次則是在 平衡點層面 :企業應當等待“超級智能體”成熟后再布局,還是伴隨技術演進同步成長?他更傾向于后者,即企業與智能體“共同進化”。他強調,企業的數字化成熟度與數據質量是實現這一路徑的關鍵——只有夯實基礎,才能切實推動智能體在具體場景中落地,逐步實現準確性及運營效率的提升。
“企業的‘研產供銷服’很多信息是孤立的,并沒有打通,這也是個根本的問題”,楊繼剛認為更多的工作、數據及模型的管理與合規需要放在一個平臺上管理管控,“IBM 的咨詢能力和行業能力讓我們可以‘做藍圖’,配合 IBM watsonx AI 技術及產品組合‘蓋房子’,提升生成式 AI 對核心工作流的影響,從而提高效率”。他強調:“我們擁抱 AI,但是要允許不完美的結果。這是一個長期的 投資 方向,不能一蹴而就,要有一系列變革管理跟上,包括文化方面的,但擁抱AI是毋庸置疑的正確方向”。
在這一方向上,凱傲兼具數字化的務實落地與 AI 的前瞻布局。基于這一認知,凱傲中國提出了“2025 數字化戰略”,其目標不僅在于成為企業內部物流數字解決方案的領導者,更致力于為整個行業提供可參考的數字化轉型范式。凱傲正通過合作形成數字孿生能力,以數字化模擬現實生產及倉儲運營,從而有效縮短項目周期。同時,公司也在探索借助數字員工、AI 技術賦能內部流程,推動服務標準化與效率提升。此外,凱傲高度重視盤活過去十幾年的信息化建設中積累的數據資產寶藏,將數據變現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這些舉措都在增強預警能力,尤其在當前全球供應鏈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對提升供應鏈的抗壓韌性和抗沖擊性提供了堅實保障。
當前,AI 智能體成為業界焦點。對此張犇指出,未來通用的 AI 智能體將主要賦能企業內部的支撐體系,如 IT、財務、人力資源等職能部門;而垂直智能體則會更深地融入供應鏈、市場端乃至生態與合作網絡中,實現跨環節協同。這種布局將呈現矩陣式結構,形成“點、線、面”結合的多層次應用場景。
凱傲中國也正以數字化驅動營收與利潤增長,通過更智能的方式提升客戶體驗與品牌黏性,逐步構建可持續的數字生態。公司借助“AI+ 數字化業務”實踐,全面覆蓋從電動、燃料電池到傳統動力的叉車,從優化物料和信息流的自動化倉儲系統,再到全生命周期服務,幾乎把工業車輛和倉儲環節的每一個細節都納入了數字化探索。智聯車隊管理、ADAS 駕駛輔助與遠程控制技術,“共享叉車”等創新模式,則為資源高效利用提供了更靈活的解法。
全球化的中國樣本,凱傲如何看跨國運營的‘黃金平衡點’?
更具啟發意義的是,作為全球化的企業, 凱傲在組織模式上展現出了一種中國引領力,用張犇的話講就是:“在中國為中國,在中國也為世界”。凱傲是“集團—中國—亞太”三級聯動架構。在中國部署有五大生產基地,中國不僅是業務增長的重要引擎,也是亞太數字化體系的策源地。凱傲亞太的信息化是在中國率先開始打造的,建立信息化模板,從 ERP、制造執行系統到售前、售中、售后的全流程管理,都是中國團隊先行設計與驗證,再推廣至其他亞太區國家。在 AI 實施方面,集團同樣看中中國在這一方面的領先性,未來如果在中國產生了最佳實踐也會被復制,來支持整個企業及早地擁抱 AI 所帶來的紅利。??
作為在中國成功發展的跨國企業,凱傲既是亞太“信息化先鋒”,又因與濰柴動力結成戰略控股關系,成為“從中國到世界、從世界到中國”雙向實踐的典范,為中國制造與汽車企業的國際化探索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借鑒。
在張犇看來,中國企業要真正走出去,需要跨越幾道關鍵關口。國內市場孕育了企業的敏捷性與適應力,但在國際舞臺上,必須遵循當地的標準與習慣。國內競爭多集中在價格,全球競爭的焦點則在供應鏈韌性、產品迭代速度和質量穩定性。同時,數字化架構必須具備跨境合規能力,以有效防范風險,而本地協同更為關鍵,企業出海不能停留在“出口”,而要真正扎根當地,建設合作伙伴生態。
林德中國便是這一邏輯的注腳。作為凱傲旗下的重要品牌,它并非簡單將全球產品“落地”中國,而是堅持在中國研發、為本地客戶量身定制,并盡量實現零部件與供應鏈的國產化。在市場拓展上,林德中國也積極采用本地化方式,從 微信 、小紅書到直播帶貨,以更貼近用戶的方式實現價值溝通。更重要的是,中國的供應鏈優勢不僅反哺本土業務,也通過“中國制造”反哺集團全球市場,成為整體戰略的重要支點。
跨國團隊管理同樣是中國企業出海必須面對的考驗。張犇的經驗是,文化差異是需要被理解和善用的資源。不同市場的人才優勢差異,需要領導者靈活調整節奏,既保持執行力,也留出足夠的空間讓團隊理解與共創。因此,從團隊到文化,從合規到生態,唯有用“在中國、為中國”的邏輯,去踐行“在海外、為海外”,才能在全球市場中贏得可持續的競爭力。
從實踐到共識,數字化是智能化的起點
通過全價值鏈的信息化建設與在中國率先打造的區域樣本,凱傲展現了如何在復雜業務體系中打牢數據與流程基礎,為智能化升級創造條件,而這一路徑也與 IBM 咨詢長期堅持的判斷高度契合。
作為深耕中國的咨詢伙伴,IBM 已經形成成熟的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始終堅持“全局規劃 + 場景拆解”的方法論,并以“陪伴式”的定制化服務,幫助制造與汽車企業從戰略到落地、再到運營的全鏈路中逐步釋放 AI 價值。在汽車產業競爭從單一產品轉向生態協同、從車輛制造轉向“終端”體驗的當下,IBM 正協助企業在研產供銷服的各個環節推進創新,構建可持續進化的端到端能力,讓 AI 不止停留在概念,而成為驅動行業躍遷、釋放業務價值的現實動能。
凱傲集團亞太區信息技術及數字化業務副總裁張犇 表示:“在技術革新與自動化浪潮中,凱傲正處于數字化與 AI 轉型的十字路口,以轉型鞏固在歐美市場的領先地位。我們深知,這不僅關乎技術的選擇,更關乎標準化服務、效率提升與組織變革的系統性推進。IBM 在 AI 領域的方法論與長期投入值得信賴,而凱傲深諳應用場景與客戶需求。通過此次交流,希望進一步探索如何讓數字化真正轉化為生產力與競爭力,并為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經驗。”
IBM 咨詢大中華區副總裁楊繼剛 表示:“工業 5.0 不是對 4.0 的替代,而是一次范式演進。‘數’與‘智’必須拆開理解:數字化是一條沒有終點的路,企業要持續迭代信息系統與流程;智能化則是在此基礎上借助 AI 將數據轉化為價值。凱傲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實踐啟示,而 IBM 咨詢則以貫穿數據與智能化的服務體系,幫助制造企業在‘研產供銷服’的全價值鏈上實現升級與突破。”
IBM 咨詢中國區汽車行業總經理唐俊 表示:“汽車產業正從‘規模擴張’走向‘價值創造’,這正是通過 AI 賦能與系統化工程方法,在既有產業積累上實現升級與重構的黃金時機。凱傲的實踐表明,柔性供應鏈與智能化應用正在成為產業升級的關鍵支撐。IBM 咨詢將繼續發揮在‘全局規劃 + 場景拆解’方法論上的優勢,幫助車企在 AI 驅動的新周期中紓困解難、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