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高溫斗汛情,力保通信“生命線”——十堰聯通筑牢“七下八上”防汛通信保障根基
當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7月以來,十堰多地險情頻發,鄖西縣上津鎮山洪致12公里桿路損毀,房縣五臺林場暴雨沖斷4.8公里光纜。高溫與汛情雙重考驗下,十堰聯通以“防大汛、抗大險”姿態,全面打響通信保障攻堅戰,為全市防汛救災和民生服務筑牢通信“生命線”。
未雨綢繆,筑牢安全根基
汛期來臨前,十堰聯通啟動“拉網式”隱患排查,對全市200多個重點機房、300余公里傳輸線路逐點巡檢。重點加固一二級干線、漢江沿線、景區等易澇易滑坡區域光纜桿路,整改隱患19處。針對高溫可能引發設備過熱問題,提前清洗維護基站空調,測試22個匯聚節點基站蓄電池續航能力,確保機房在市電停電和40℃以上高溫下也能正常運轉。
在物資儲備上,公司備足11輛應急保障車、6部衛星電話、50臺發電油機,在山區易澇機房預置防汛沙袋、鎧裝光纜等專用物資,形成“半小時應急響應圈”。入汛前,聯合電信、鐵塔開展防汛演練,模擬光纜中斷、基站損毀等極端場景,驗證全鏈條處置能力。
戰高溫,守護設備“清涼”
面對持續超38℃高溫,十堰聯通推出“機房清涼守護”計劃。IDC機房采用列間空調冷通道封閉系統,通過CFD優化氣流組織與EC變頻精準控溫,將設備運行溫度穩定在25±0.5℃。結合氟泵自然冷技術,有效消除局部熱點(溫差≤2℃),顯著降低半導體器件熱應力損傷,故障率降幅達30%;為戶外基站優化設備布局,避開西曬方位,維護人員采取錯峰作業方式,避開正午高溫時段。網管中心實行7*24值班制度,運用智能網管實時監測全網負載,動態調整高負荷基站資源分配。5月以來,提前維護空調設備,避免多起因高溫導致的宕機故障,保障政務云、智慧水利等關鍵業務穩定運行。
抗洪澇,架起生命通信線
7月,十堰多地遭特大暴雨,12級大風損壞主城區光纜,竹山、房縣等地山洪沖毀桿路。十堰聯通網絡部領導靠前指揮,立即啟動防汛抗旱應急預案。智慧運營中心通過OTN層SNCP保護和IPRAN快速重路由技術,實現毫秒級業務倒換,快速恢復受影響區域基站信號;搶修隊員肩扛設備穿越泥石流路段,在齊腰洪水中架設臨時光纜,同步啟用應急通信車為偏遠山村提供應急信號覆蓋。
在城市內澇處置中,利用“動環監控 + 智能巡檢系統”組合巡檢,精準定位可能被淹機房位置,用便攜式排水設備抽干井道積水。截至7月27日,累計出動搶修人員213人次,修復受損光纜35處,搶通基站58個,確保防汛指揮指令“零延遲”傳遞。
科技 賦能,構建韌性網絡
十堰聯通將數字化技術深度融入防汛體系,打造“監測 - 預警 - 處置”閉環。針對“斷網、斷電、斷路”極端場景,構建“衛星 + 5G + 微波”融合網絡,衛星電話保障指揮調度暢通,應急通信車實現3公里范圍5G信號覆蓋,利用消防部門低空無人機中繼傳輸救援現場畫面。在實戰演練中,該系統在“三斷”條件下23分鐘完成通信恢復,獲現場專家高度評價。同時,公司為一線運維人員配備防暑藥品、清涼飲品,合理調整作業時間,保障人員安全健康。
“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高溫與汛情交織,十堰聯通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將通信保障與防汛救災緊密結合,交出合格“防汛答卷”。下一步,十堰聯通將持續關注天氣變化,以更嚴密措施、更扎實作風,筑牢應急通信防線,為全市安全度汛和 經濟 社會穩定運行提供堅實通信支撐。(十堰聯通網絡部 余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