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全國科普月網絡展播活動9月1日盛大啟幕
——跨越山海共赴科學之約30天接力直播邀您“云賞”科普盛宴
為進一步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由中國科協聯動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成員單位開展的“科普之光”首個全國科普月大型網絡展播活動將于9月1日正式啟動。這場為期30天的科普盛宴將以“19場主題策劃”和“11場特別節目”為核心架構,通過全景式、多維度的科普敘事,構建“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中國式范本,讓公眾足不出戶即可“云游” 科技 世界、領略科學魅力。
19場主題策劃+11場特別節目硬核亮相
本次展播活動內容豐富、覆蓋面廣。“19場主題策劃”圍繞“科學基石”“鋼鐵脊梁”“大國重器”“波濤之上”“碳索之路”“智聯時代”“至美山河”“未來已來”等19個主題展開,重點展現航天、深海、能源等領域的“硬核”突破,傳遞生態保護、健康生活等領域的人文關懷,對未來科技發展趨勢進行前瞻性展望,為觀眾呈現一幅科技強國建設的立體畫卷。
“11場特別節目”緊扣社會熱點與重要時間節點,實現科普內容與公眾關切的同頻共振。其中,結合開學季、抗戰勝利80周年、教師節、網絡安全宣傳周、農民豐收節等重要時間節點,相應推出“開學第一課”“抗戰中的科學家”“星河筑夢”“科學護網”“希望的田野”等九個專場展播,將科普教育與家國情懷、社會需求深度融合;最后兩場展播通過各地特色科普活動回溯和“典贊?科普中國”回顧收尾,致敬在科普領域默默耕耘的個人與團隊。
每天五大精品板塊內容異彩紛呈
在形式上,展播活動采用“板塊化+慢直播”的多元呈現方式。每天15:00-21:00,按照“尋初心、悅科普、探創新、向未來”四個板塊逐層遞進,從“科技為民”的初心闡釋到趣味科普展示,從科技創新一線觀察到科學精神與未來展望,每個板塊都設有特色節目,形成邏輯清晰、層層深入的內容鏈條。
每天21:00-24:00推出科普慢直播,精選全國各地動植物生長、海底觀測、天空觀星、自然風貌等優質內容,讓公眾在靜謐的鏡頭中感受自然與科學的和諧之美。
值得關注的是,展播活動還特別結合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設置9月9日“高原之上”和9月25日“大美新疆”兩個專場展播。屆時,《館長帶逛高原上的科學博物館》《在寒冷高原上擰螺絲的物理學家們,看到一個全新的宇宙》《塔里木河:死亡之海的生命傳奇》等節目將精彩呈現,通過講述高原科研故事、展現邊疆生態與能源建設成就,讓公眾領略科技賦能下的地域發展新貌,感受民族團結與科技進步的雙重魅力。
鎖定9月直播間,共赴科學邀約
從大國重器的硬核浪漫到生活里的科學溫度,從邊疆大地的生態傳奇到青少年眼中的科學夢想,“科普之光”照亮的不僅是知識的邊界,更是公眾對科學的向往、對真理的追求。屏幕亮起的每一束光,都是科學精神的星火傳遞;直播間里的每一次互動,都是好奇心與探索欲的雙向奔赴。這場持續30天的科普盛宴,不只是科技成就的“全景展覽”,更是一次跨越山海的科學邀約——它讓高原的星空與都市的實驗室對話,讓歷史的回響與未來的暢想共鳴,讓每個普通人都能在知識的星河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閃光點。
9月的每一天,讓我們一起鎖定“科普之光”直播間,讓科學的種子在陪伴中生根發芽,讓“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信念,成為秋天里的科普月最動人的注解。
附件:30天展播節目單(另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