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輪車也有“App Store”嗎 九號開了第一家
在兩輪車的世界里,用戶長期被動:想要新功能,只能等下一代硬件;想要個性化,往往停留在外觀層面。開發者同樣“束手束腳”:沒有統一的系統與接口,創新難以穩定落地,跨車型移植更是高成本重寫。真正缺的,不是創意,而是一塊可信、統一、可擴展的“公共底座”。
九號公司在 8 月 26 日發布的凌波 OS(NimbleOS),正是把這塊底座鋪平。它既是兩輪行業首個自研全域操作系統,也是一個把硬件能力“軟件化、服務化”的平臺——把電池管理、動力控制、傳感融合、通信等通用能力沉到系統層,以上層應用可調用的方式開放出來。用相關負責人的概括就是:把模塊的“方言”統一成“普通話”,開發與協作由此順暢。
這塊底座如何“穩”?答案同樣落在三件核心能力上。其一,輕量且統一:面向兩輪的算力預算與成本約束,凌波 OS 做到跨 MCU/SoC 的平臺適配與一套數據模型貫穿,既不犧牲穩定性,也避免“重裝甲”。其二,云—邊—端協同:把車端的實時控制、 手機 側的人機交互與云端的數據分析組織為一個閉環,例如電池健康會結合云端歷史與環境變量做診斷與預測,路況變化也能聯動車輛參數的自適應調整。其三,確定性與安全:在制動、牽引等高優先級鏈路上,強調“時限內必達”的實時特性,讓“最壞情況下也可預期”成為系統承諾。
當“穩”的問題解決,生態才有生長的土壤。九號公司同步推出 NimbleOS.dev 平臺,設定合規與安全邊界,向第三方與專業用戶開放開發接口與工具鏈。由此,創新從單一廠商中心轉向“廠商給地基、開發者蓋房子、用戶定義空間”的協作模式。
可預見的方向包括:更豐富的主題與交互、可分享的騎行曲線與路書、與 社交 /地圖/運動服務的深度聯動,以及圍繞燈語、音效、儀表的個性表達。PUGC 的加入,讓“好用”與“好玩”并不矛盾,反而互相促進。
對普通用戶,變化會更直觀。首先是持續進化:依托 OTA 與算法迭代,舊車也能獲得新功能,產品價值不再在出廠那天封頂。其次是千車千面:騎行偏好與界面設定可云端存檔,換車或多車共用時可一鍵遷移。再次是安全與安心:確定性帶來的可預期,讓關鍵場景的風險被盡量前置與化解;云端畫像與診斷,讓維護從“壞了修”走向“將壞先知”。
而在九號公司的技術譜系里,這些都不是空談:從 2019 年 RideyGO 手機即鑰匙到 2022 年“軟件定義騎行”與鼴鼠控算法,再到如今以凌波 OS 為底座的真智能 3.0,路徑一以貫之。
對行業而言,系統與生態意味著新的分工與壁壘。過去的競爭是零部件清單與參數比拼,今天的勝負手在于“系統復用率、生態活躍度與迭代速度”。有了操作系統,企業不再被單一供應鏈牽著走,研發與服務的投入可以跨平臺攤薄,數據與算法形成真正的積累。對 商業 而言,價值從一次性銷售轉向全生命周期服務,軟件訂閱、增值應用、數據驅動的運維與保險等,都將成為新增量。
可以預見,凌波 OS 只是一個開端。隨著開發者與專業用戶的加入,智能哨兵、AI 自適應調參、車路協同等能力會更快落地,甚至催生出我們今天還想不到的新場景。當系統層與生態被同時點亮,兩輪車將不再是“簡單交通工具”,而是一個可以被不斷創作、不斷分享、不斷生長的智能平臺。九號公司選擇用統一架構與開放平臺把“創作權”交還給用戶與開發者,也把兩輪行業推向一個更快、更靈活、更好玩的“軟件定義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