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南京跑出一家2000億巨頭
來源:投中網?作者:張楠
又沒了。
5天前,藥捷安康-B還是一支港股上市剛剛兩個多月的小透明,IPO后股價表現雖然不錯,相比發行價漲了好幾倍,但知名度只局限在創新藥的圈子里。后綴帶的B意思是Biotechnology,根據港交所上市規則18A,凡是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都得帶上這個B。
5天后,也就是9月16日午間,藥捷安康成為全市場的焦點,所有投資群都在問“藥捷安康是誰”?原因過去的這5天里,藥捷安康股價從9月10日開盤的70.7港元,9月16日盤中最高飆升至679.5港元,市值最高近2700億港元。
這個市值是什么概念?大約是老牌創新藥龍頭,市值1200億港元康方生物的2倍多、1600億港元信達生物的1.6倍,甚至已經逼近百濟神州3000億的港股市值。并且迄今為止,藥捷安康還是一家0營收,也就是沒有產生過任何收入的公司。
藥捷安康在600多港元的價格足足晃了多半天,截至本文第一次完稿,我都沒有想到劇本會走成這樣。9月16日下午2點09分,藥捷安康股價從620港元開始跳水,并且一次比一次幅度大。根據走勢我腦補了一下參與高位炒作的人的心理狀態:
起初,人們只是以為這是個小調整,并沒有在意;后來,跳水幅度越來越大,越來越快,股價在10多分鐘內下跌了180多港元,這時他們有點慌了,但抄底的人也多了起來,股價還有些小幅反彈;但又是10多分鐘過后,他們便陷入了深深的絕望,14點40分開始,藥捷安康一路下行,中間偶有反彈也沒激起太大波瀾,一小時后,股價就來到了當天的最低點,165港元,相比當天最高價跌去了75%,真真的“膝蓋斬”。
截至9月16日港股收盤,藥捷安康下跌53.73%,報192港元/股。市值從當天股價巔峰時的近2700億港元,縮水至762億港元。整數跌沒了,留了個零頭。相比近3個月前,13.15港元/股的發行價,按“盤中富貴”計算,近3個月市值增幅超過50倍,就算按昨天暴跌的收盤價計算,依然上漲約14.6倍。
為什么這家總部位于南京江北新區的創新藥公司,能成為港股近期最靚的仔?藥捷安康大漲,背后有哪些機構可能獲益?藥石科技、藥捷安康,為什么近期火熱的創新藥公司,不少都來自南京?在創新藥上,南京做對了什么?
01
成立以來0營收
8月25日,藥捷安康被納入恒生指數,9月8日入選港股通標,這是在流動性層面,藥捷安康股價上漲最直接的催化劑。南向資金的涌入與各種ETF的被動配置,讓藥捷安康的市值不斷增加,進而再被納入新的指數又帶來更多ETF的被動買入,左腳踩右腳股價直接原地升天。
9月10日早間,藥捷安康又發布了關于核心產品獲得臨床試驗許可的公告,這下除了流動性因素的支撐外,基本面也有了最直接的催化,也對應著藥捷安康股價最“躁動”的這5天。
藥捷安康公告顯示,公司自主研發的1類新藥替恩戈替尼,聯合氟維司群治療“既往接受內分泌治療失敗的激素受體陽性(HR+)、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陰性(HER2-)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的Ⅱ期臨床試驗,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的臨床默示許可。
據《中國乳腺癌防治現狀報告(2024)》數據,HR+/HER2-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亞型的60%-70%,盡管內分泌治療是這類患者的一線方案,但約30%-50%的患者會在5年內出現耐藥,后續治療選擇有限。
這正是替恩戈替尼的強大之處,作為多靶點激酶抑制劑,獨特的三通路抑制機制,恰好針對耐藥性產生的關鍵靶點。此前在膽管癌、前列腺癌臨床試驗中,已顯示出對耐藥患者的客觀緩解率超過40%,這讓市場對其在乳腺癌領域的潛力產生高預期。
創新藥的估值邏輯就是管線貼現,一款有潛力藥物足以支撐起千億市值的想象空間。替恩戈替尼的多靶點設計避開了現有藥物的耐藥痛點,且已在多個癌種中看到積極數據,這次乳腺癌Ⅱ期臨床獲批,相當于給市場吃了顆定心丸。
不過Ⅱ期臨床,創新藥從Ⅱ期臨床到上市的成功率不足30%,距離商業化仍有較長距離。根據藥捷安康招股書披露,替恩戈替尼目前在國內處于4項Ⅱ期臨床、1項Ⅰb期臨床階段,最快的膽管癌適應癥預計2026年才能提交上市申請。
除此以外,藥捷安康也踩中了2025年以來創新藥板塊的估值修復風口。大額BD交易頻現,以及國內政策對創新藥的支持,讓一眾創新藥公司迎來基本面改善預期疊加估值修復的“戴維斯雙擊”。股價或許由于流動性博弈提前反映了預期,后續還要看管線數據能否兌現。
值得注意的是,藥捷安康成立以來營收為0,還沒有一款產品成功商業化,但這在創新藥公司中不算新鮮。不過公司財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凈虧損1.23億元,同比擴大18%;研發開支9843萬元,同比增長25%,主要用于替恩戈替尼等3款核心藥物的臨床試驗;截至6月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4.49億元,按照當前研發投入速度,能支撐約2年的研發開支。
這意味著,若不能在未來1-2年內推動藥物上市或獲得新融資,藥捷安康將面臨資金鏈壓力。但在股價上漲之后,這些都不再是問題,增發配股也好,股權質押也罷,總之藥捷安康以后牌多得很。
02
60后南大海歸博士“做精不做多”
藥捷安康的創始人是吳永謙,60后,南大化學系師從有機化學家胡宏紋院士,后赴美讀博,研究方向為小分子化合物的結構優化與活性篩選,畢業后在惠氏、雅培等跨國藥企擔任研究員,參與過多款上市藥物的化學合成工藝開發,其中還包括全球年銷售額曾超100億美元,治療高血壓的神藥纈沙坦。
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藥物研發全流程,加上國際化的研發視野,成就了吳永謙的創業故事,這也是中國創新藥行業的典型創業路徑。
2011年,在海外工作15年后,吳永謙選擇歸國,加入四環醫藥旗下子公司軒竹生物,擔任總經理兼首席科學家。當時中國創新藥行業正處于仿制藥向創新藥轉型的初期,軒竹生物作為四環醫藥的創新藥平臺,亟需國際化人才引領研發。
正是在那時,吳永謙搭建了基于靶點的藥物設計平臺,這在當時國內藥企中可不常見。而且,吳永謙注重臨床需求導向,比如針對腫瘤耐藥問題,很早就提出了多靶點抑制劑的研發思路。這后來也成為藥捷安康的核心技術方向。
2016年,吳永謙收購南京藥捷安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0%的股權,成為公司董事長,正式開啟創業之路。當時藥捷安康成立僅2年,與南京本土另一家生物醫藥企業——藥石科技淵源深厚。
南京藥捷安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由藥石科技創始人楊民民、時任藥石科技董事吳希罕共同出資設立。藥石科技作為國內領先的藥物分子砌塊供應商,核心業務是為創新藥企提供從分子設計到臨床試驗的化學合成服務,而藥捷安康最初的定位,是藥石科技技術轉化的試驗平臺——即利用藥石科技的分子砌塊技術,開發自有知識產權的創新藥。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2014-2016年,藥石科技的主要精力還是在分子砌塊,對創新藥研發的投入有限,這給了吳永謙機會。收購完成后,他迅速對藥捷安康進行了改造,一方面搭建自己的核心研發團隊,另一方面,明確了聚焦腫瘤、炎癥及心臟代謝疾病的研發方向,放棄了原有的抗感染藥物管線,將資源集中在多靶點激酶抑制劑這個細分領域。
小公司有小公司的好處,雖然資源有限,只能集中力量做少數幾個靶點,但只要確保每個管線都有差異化優勢,競爭力依然不小。因此與恒瑞醫藥、百濟神州等管線全面開花的龍頭藥企不同,藥捷安康也采取了少而精的差異化策略。
截至2025年6月,公司共有8款在研藥物,其中3款進入臨床階段,分別是核心產品替恩戈替尼、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YJAK-01、以及治療尿路上皮癌的YFGFR-02,另有5款處于臨床前階段,所有管線均聚焦于小分子創新藥,且以多靶點抑制劑為核心技術特色。
03
南京,南京
創新藥要持續燒錢搞研發,自然離不開資本持續輸血。像百濟神州,成立十年后,2025年中報才實現首次盈利,而僅僅在最近4年,百濟神州的研發費用就超過470億元。而根據2024年報來看,A股科創板藥企平均研發費用超過3.5億元。
藥捷安康的招股書顯示,公司自成立以來到IPO一共經歷了9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過17億元。除了藥石科技外,包括南京紫金、江北基金、恩然瑞光及南京其瑞佑康、江北資產管理、泰興啟辰及江蘇中德等南京乃至江蘇的機構給了不少支持。
來源:藥捷安康招股書
近年來南京和江北新區在創新藥行業下了不少功夫,熬過了2025年以前的行業低谷期,現在逐漸迎來收獲的時刻。除了藥捷安康在外,南京維立志博生物也于今年7月份成功登陸港股。
跟藥捷安康一樣,維立志博上市前完成8輪融資,投資方包括深創投、正心谷資本、南京江北高新基金等。除此以外,先聲藥業的一類新藥恩澤舒,成為我國首個取得鉑耐藥卵巢癌全人群適應證的靶向藥,征祥醫藥自主研發的一類新藥濟可舒,為流感治療帶來新選擇。這些都是南京的上市藥企。
藥捷安康所在的南京江北新區生物醫藥谷,又是南京生物醫藥產業的核心承載區,也是國家級生物醫藥產業基地。自2000年以來,包括藥捷安康、維立志博在內,已經有7家公司成功IPO,藥捷安康、藥石科技這一對有淵源的公司,更是先后攪動起今年的創新藥市場。
可以確定的是,今后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南京以及江北新區藥企走向資本市場。這當然與其此前持續的投入與積累有關,不過這更是未來中國創新藥的大勢,拐點早已確認。前幾天外媒報道,彼得蒂爾等人正在游說特朗普政府,限制進口和購買中國創新藥。這則消息引起資本市場巨震,中國創新藥公司集體重挫,但后來大家逐漸“轉過彎來”了:一方面中國馬上拿出了支持自家創新藥企業,另一方面白宮發言人也表示“并未積極考慮該草案”。況且病人有需求,跨國藥企有需求,這是現實情況,擺擺姿態或許可以,但最終生意還是得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