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競爭,都變成了“AI競爭”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極客公園 (ID:geekpark) ,作者:靖宇,題圖來自:AI生成
理想最新純電車型i8發(fā)布會上 , 創(chuàng)始人李想花費大量篇幅介紹車機的智能化,以及VLA技術下的智駕進化。
遙想上半年李想的“AI Talk”直播,在讓人想夸一句“廠長實在是太想進步了”之外,不得不說馬斯克對于特斯拉從“汽車公司”、“新能源公司”再到“AI公司”的定位,對同行們的影響還是有點大了。
同時,剛剛結束的WAIC2025上,吉利聯(lián)合階躍星辰、千里科技發(fā)布了超擬人車載AI智能體、Agent OS,讓“大模型上車”具象化了。
無論怎么看,AI都在成為當下車企競爭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
AI“浸入”中高端
理想的“iPhone4時刻”:VLA大模型即產(chǎn)品
向來以“沙發(fā)彩電大冰箱”+增程獨步汽車市場的理想,智能化轉型卻是一種車企中最猛烈的——也許正因為起步相對友商晚,具備后發(fā)優(yōu)勢的理想團隊反而有彎道反超的感覺。
在理想i8純電SUV新品發(fā)布會上,長達數(shù)小時的演講中,關于車輛的續(xù)航、動力、設計等傳統(tǒng)參數(shù)被一筆帶過,而占據(jù)絕對C位的,是一個名為“VLA” (Visual Language Model,視覺語言大模型) 的AI技術。李想甚至將其稱為汽車行業(yè)的: “iPhone 4時刻” 。
聽起來多少有點夸張,但是VLA的核心,徹底打破了過去智能汽車中兩個孤立的“大腦”——智能駕駛 (AD) 與智能座艙 (SS) 之間的壁壘。過去,負責開車和負責對話的是兩套獨立的系統(tǒng),它們“雞同鴨講”,無法協(xié)同。而VLA的出現(xiàn),意味著汽車的“眼睛” (攝像頭、雷達等傳感器) 和它的“嘴巴與耳朵” (語音助手) 終于共享了同一個“大腦”。
當用戶說出:“幫我找一個附近人少的咖啡館,我需要一個安靜的地方開個短會?!痹赩LA的驅動下,汽車不再是機械地執(zhí)行“導航到咖啡館”的指令。它會首先通過認知模型理解“人少”、“安靜”、“開會”這些模糊但關鍵的意圖,然后調用視覺和城市信息數(shù)據(jù),篩選出符合條件的地點,并最終規(guī)劃路線,自動駕駛前往。
這標志著車載AI從一個被動的“指令執(zhí)行者” (Assistant) ,向一個能夠理解語境、進行推理、主動服務的“智能體” (Agent) 的躍遷。理想汽車正在賭一個未來: 五年后,消費者購買一輛高端智能電動車,最關心的將不再是它有多少塊屏幕,而是它的“智商”有多高 。
將VLA作為產(chǎn)品的核心賣點,理想實際上是在宣告:未來汽車的價值,將由AI代碼的數(shù)量和質量來定義,而非鋼板的厚度。
吉利的“汽車機器人論”,具象化了
如果說理想的VLA是從產(chǎn)品端發(fā)起的單點突破,那么吉利在WAIC上發(fā)布的Agent OS,則是一場自上而下、覆蓋全域的體系化反擊。聯(lián)合AI獨角獸階躍星辰、千里科技,吉利亮出的不僅僅是一個更聰明的語音助手,而是一個為“智能體”原生打造的操作系統(tǒng)。
“Agent OS”的核心理念,是將汽車視為一個輪式機器人。這個機器人需要一個能夠統(tǒng)一調度全車硬件與軟件,并能進行主動式、情感化交互的“靈魂”。吉利銀河M9所搭載的車載AI智能體,正是這個靈魂的雛形?;陔A躍星辰的端到端語音大模型,它不僅能聽懂你的話,更能聽懂你的“話外之音”。
想象一下這個場景: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系統(tǒng)感知到你今天在公司停留時間比平時長,且路況異常擁堵。它不會等你開口,而是主動詢問:“今天很辛苦吧?回家的路有些堵,要不要為您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并開啟座椅按摩?”甚至,它還能根據(jù)你的日程,提醒你“太太的生日快到了,路過的商場有一家她很喜歡的花店,需要為您預訂一束花嗎?”
這就是Agent OS的威力——它讓AI從“可用”進化到了“好用”,甚至“愛用”。它不再是一個需要學習和適應的工具,而是一個懂你、關心你的“數(shù)字生命”。吉利通過發(fā)布Agent OS,清晰地傳遞了一個信號: 未來的汽車競爭,是生態(tài)之爭。誰能構建一個讓開發(fā)者愿意涌入、讓用戶深度依賴的AI Agent生態(tài),誰就能建立起堅不可摧的護城河 。
從理想的VLA到吉利的Agent OS,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中國高端汽車市場,AI已經(jīng)完成了從“選配”到“標配”,再到“準核心賣點”的三級跳。
AI ,正在成為中國汽車產(chǎn)品競爭的重要變量 。
星辰大海之外,進化的“基本盤”
然而,當我們將視線從云端的AI模型拉回到堅實的柏油馬路,從一線城市的核心商圈下沉到更廣闊的二三線市場,我們會發(fā)現(xiàn),對于絕大多數(shù)將汽車視為“出行工具”的消費者而言,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物理體驗—— 空間和操控,依然是他們做出購買決策時,心中最重的那塊砝碼 。
空間的福音:大,依然是硬道理
在中國,“家”的概念被無限延伸,汽車早已成為“家的延伸”。尤其在家庭用戶成為購車主力的今天,“大空間”幾乎等同于“高幸福感”——進口車型到中國就拉長軸距的習慣,被保持到了現(xiàn)在。
樂道L90、吉利銀河M9,以及今年上半年推出的眾多全尺寸SUV,共同指向了一個清晰的結論:在主流市場,尤其是在20~40萬價格區(qū)間,一個寬敞、舒適、多變的車內空間,依然是打動消費者的“不二法門”。AI或許能決定一輛車有多聰明,但空間,決定了一家人在車里能有多幸福。
操控的回歸:好開,是永恒的追求
電動化一度讓“駕控”這個詞變得模糊。當所有新能源車都擁有了迅猛的加速和安靜的座艙后,同質化的駕駛感受讓許多人開始懷念燃油車時代“人車合一”的樂趣。然而,已經(jīng)有中國車企很快意識到,電動化恰恰為重塑駕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剛剛上市的吉利銀河A7,在宣傳中便特別強調了其底盤調校的功力。極客公園剛剛體驗過這輛車的動態(tài)試駕。從手感來說,雖然同為銀河旗下車型,但是吉利銀河A7的操控,要明顯好于此前同系車輛“過于舒適”的調教。吉利團隊透露,吉利銀河A7底盤由路特斯團隊調教,保證了車輛在操控上的優(yōu)越性。
無獨有偶,新勢力品牌零跑汽車,在其最新的純電車型B01 (內部代號,或為C10的后續(xù)車型) 的開發(fā)中,也明確表示其底盤由Stellantis歐洲團隊主導調校。歐洲,特別是德國,擁有全球最成熟的底盤調校體系和最嚴苛的測試環(huán)境。聘請歐洲團隊,意味著零跑希望其產(chǎn)品不僅能滿足中國用戶的需求,更能達到全球市場的嚴苛標準。這背后,是對“好開”這一基本需求的執(zhí)著追求。
從吉利到零跑,我們看到,當電動化解決了動力問題后,車企開始重新將資源投入到底盤、懸掛、轉向這些“看不見”但至關重要的地方。它們深知,無論汽車如何智能化,駕駛本身帶來的愉悅感和安全感,是無法被任何屏幕或應用所替代的。對于那些依然熱愛駕駛、享受操控的用戶而言, 一個經(jīng)過精心調校的底盤,遠比一個會講笑話的 AI 更有吸引力 。
一切競爭,都會變成“AI競爭”嗎?
至少目前來看,在中高端市場中,AI和大模型正在成為新產(chǎn)品的重要賣點之一。這就倒逼車企——無論是新勢力還是老牌車企——開始迅速組織內外部力量,增長“代碼”,尤其是“AI代碼”方面的能力,例如吉利就聯(lián)合了大模型、智駕等外部力量,充實“全域AI”的概念。
而中低端普惠車型領域,利用新能源架構優(yōu)勢,在空間、操控、功能和體驗上,對傳統(tǒng)油車進行“降維打擊”,讓消費者的第一臺車就是“改善車型”,則是一個不變的趨勢。
未來,或許不會有純粹的“AI汽車”或“傳統(tǒng)汽車”,最終的勝利者,將是那些能夠將AI的智慧,完美融入到卓越的機械素質之中的公司。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極客公園 (ID:geekpark) ,作者: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