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上部署了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有關舉措,明確將其作為重要惠民政策推進。
學前免費教育標志著中國教育體系向高質量、普惠性方向邁出了重要一步。這是一項涉及千家萬戶、事關長遠發展的重要舉措。
有專家認為,免費學前教育不僅能推動教育公平,破解幼兒園“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也能直接降低家庭育兒成本,改善年輕人“不想生、不敢生”的觀念,進而提高生育率。
教育部此前發布的統計公報顯示,2024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5.33萬所,比2023年27.44萬所減少2.11萬所,這是全國幼兒園數從2022年首次出現負增長以來,連續三年下降。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直言,未來幼兒園數量仍會繼續減少,因為人口出生率不斷降低,幼兒園數量仍呈下降趨勢。
儲朝暉表示,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意義重大,更大范圍的學前兒童能享受同樣優質的學前教育,尤其是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的兒童,也能平等接受學前教育,促進教育公平,這是政府有效承擔公共服務責任的體現。
儲朝暉認為,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能夠降低家庭教育成本,減輕育兒的經濟壓力,提高年輕人的生育意愿。
一、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
7月2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了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有關舉措,會議提出,要指導各地盡快細化工作方案,按照分擔比例安排好補助資金,確保按時足額撥付;要加強動態監測評估,科學核算辦園成本,統籌好公辦、民辦幼兒園補助政策,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等群體政策銜接和兜底保障;要統籌考慮學齡人口變化、財力狀況等因素,堅持保基本保普惠原則,進一步完善學前教育投入機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幼兒園教師待遇,提升辦園質量水平;要加強學前教育監督管理,嚴格落實監管責任,規范辦園行為,切實守護好在園兒童身心健康。
這可能意味著,免費學前教育正在一步步推行、落地。
2024年11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學前教育法》,并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部法明確要求,有條件的地方逐步推進實施免費學前教育,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
2025?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亦首次明確“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并將其納入《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 (2024-2035?年) 》,作為國家教育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國人大代表、雅安市教育考試院院長、雨城區第二中學校長庹慶明曾建議,免費學前教育可以分“三步”推進,從試點到全面覆蓋:2025?年至?2027?年為試點階段,在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試點三年全免費學前教育,在中部省份試點1年~2年免費學前教育,優先覆蓋特殊兒童群體;2028?年至?2030?年為推廣階段,建立中央與地方分檔分擔機制,將免費學前教育納入基本公共服務清單;2031?年至?2035?年為完善階段,實現全國3歲~6?歲兒童免費學前教育全覆蓋。
近年來,中國學前教育取得了顯著進展。前述教育部統計公報顯示,2024年全國普惠性幼兒園達22.10萬所,占全國幼兒園的87.26%。全國共有學前教育在園幼兒3583.99萬人。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3283.19萬人,占全國在園幼兒的91.61%。
因經營與收費方式不同,中國的學前教育大致可分為公辦園、普惠園與營利性民辦園三類,其中普惠園既有公辦也有民辦。
雖然普惠性幼兒園并非免費幼兒園,但對中國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意義重大。
在學前教育從“普惠發展”到“逐步免費”的過程中,儲朝暉表示,需要充分發揮民辦幼兒園的作用,因為民辦園能帶來幼兒教育的多樣性、靈活性、可選擇性。
“必須調整此前‘大力舉辦公辦園’的偏好,加強對民辦園的支持,使其在提高自身質量的同時,也作為‘鲇魚效應’的作用刺激公辦幼兒園提升效能,從而提升整個學前教育的效能,改良學前教育生態。”儲朝暉表示。
二、能否提高生育意愿?
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庹慶明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實施免費學前教育,有利于促進教育公平,也有利于提高學前兒童綜合素質,提高生育率。
無獨有偶,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張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對國家整體而言,學前教育的收益率甚至高于高等教育的收益率,對于公民素質培養有極大促進作用,還可以降低生育成本,讓更多年輕人敢結婚、敢生育。
中國在2016年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后,迎來了1786萬新生兒,也帶來了一個生育小高峰。但2018年之后,出生人口數量持續下滑,2023年、2024年中國全年出生人口分別為902萬、954萬。
生育意愿與出生率持續低迷,給學前教育行業帶來極大沖擊。
奕陽教育研究院人口變遷與學前教育發展課題組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學前教育在園幼兒過去四年連續累計減少1234.27萬人,減幅為25.62%;而全國幼兒園數從2022年首次出現負增長以來,至2024年的三年間累計關停4.15萬所,降幅為14.08%;平均園所規模也從2017年180人下降至2024年的141人。
多份研究顯示, 免費學前教育政策對提高生育率具有直接且可量化的促進作用。 湖北經濟學院的一項研究顯示,德國兒童保育覆蓋率每提高10%,生育率上升3.2‰;挪威的兒童保育覆蓋率從0升至60%,女性平均多生育0.5個~0.7個孩子。針對中國的研究也表明,幼兒園供給擴張政策使家庭平均子女數增加0.012個/戶,若每年覆蓋2000萬家庭,5年內可額外增加120萬新生兒。
北師范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秦玉友等人在《人口高質量發展旨向下推進中國學前教育免費:經驗分析與政策設計》一文中稱,學前教育免費有利于減輕家庭育兒負擔,促進人口增長。雖然近年來,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了顯著提高,但其增長幅度趕不上幼兒園學費的上漲幅度,城鄉居民家庭的學前教育負擔仍然較重。
上述文章稱:“有研究發現,早期教育階段財政投入越大,越會顯著促進社會生育,尤其在幼兒階段,財政性教育支出每增加1%,出生率上升0.495‰。”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相關報告,在有據可查的近200個國家中,有90多個國家實施了學前教育免費政策。從國際社會看,實施兼顧公平與優質的學前教育免費政策已經成為發達國家教育發展的一個趨勢。
在7月25日舉行的財政部新聞發布會上,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財政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在就業、養老保險、醫療保障、完善“一老一小”服務等方面發力,其中涉及建立育兒補貼制度,有效降低家庭生育養育成本等內容。
有專家表示,生育、養育、教育往往“一體聯動”,學前教育免費、育兒補貼等政策的實施,將有望破解“不想生、不敢生”的難題,增強更多育齡人群的生育意愿。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財經雜志 ,作者:魯偉,編輯:朱弢,責編:楊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