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英特爾,陳立武必須把特朗普哄開心
不能給特朗普提供情緒價值的 CEO ,不是合格的 CEO 。
當地時間 8 月 10 日,在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和財政部長貝森特的陪同下, 英特爾 CEO 陳立武拜訪了特朗普。
就在幾天前, 特朗普在社交平臺突然對陳立武發難,要求他立刻辭職。特朗普認為,陳立武有華人背景,與中國企業關系密切,由他帶領美國老牌企業英特爾會存在 “ 高度利益沖突 ” 。
或許正是特朗普的點名,才有了這次會面。而 會面的成果遠遠超出了外界預期,特朗普的態度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特朗普在社交平臺寫道: “ 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會面,他的成功與崛起是一段了不起的經歷。陳立武將與我的內閣成員們進一步溝通,并在下周向我提出相關建議。 ”
知情人士稱,陳立武在會面中解釋了自己的個人背景,強調了英特爾制造能力作為國家安全議題的重要性。英特爾也非常及時地吹捧了特朗普一番,稱贊其在推進關鍵優先事項方面展現出了強大領導力,期待有更密切合作,實現 “ 共同重塑這家偉大的美國公司 ” 的目標。
自黃仁勛當眾唱贊歌、庫克贈送 24K 金大禮后,美國科技巨頭 CEO? 應該都會以各種方式向特朗普表忠心,陳立武只是第三個,不會是最后一個,但是最需要的那個。
因為在 AI 領域的布局和進展過于遲緩,現在的英特爾不但業務萎縮,股價更是跌破千億美元,只是其他巨頭市值的零頭,股東極為焦慮,陳立武必須盡快站穩腳跟。
內憂外患之下,陳立武的拜訪可謂 “ 卡諾莎覲見 ” 了, “ 美式人情世故 ” 在這一刻,展現得淋漓盡致。
01
算上陳立武,如今美國三大芯片巨頭的 CEO? 都是華人了。
和英偉達的黃仁勛、 AMD 的 蘇姿豐 一樣, 陳立武的成長經歷跟中國 大陸 幾乎沒有直接的交集。他出生于馬來西亞,在新加坡長大,之后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得核工程的碩士和博士學位。 1979 年,美國三哩島核電站事故重創核能產業,陳立武無奈轉向科技創投領域,這才開啟了他在半導體 領域的投資和 產業職業生涯。
1987 年,陳立武在美國創辦風險投資公司華登國際 (Walden International) ,并在 2001 年 就 將資產規模擴大至 20 億美元。上世紀 90 年代,陳立武的投資觸角從美國延伸至亞洲,尤其是中國 大陸 ,重點布局半導體、通訊、電子、軟件及資訊科技領域 , 通過華登國際及相關實體, 他 累計向 600 多家中國科技企業投資至少 2 億美元,涵蓋通訊、軟件、生物化學等領域 ,其中不乏 知名企業。
但陳立武 偏好早期項目, 90% 的投資集中在早期階段 ,金額都不大。
2009 年至 2021 年 ,陳立武 擔任 CadenceDesignSystems 首席執行官,領導公司進行重塑,并推動以客戶為中心的創新文化轉型。在擔任 CEO 期間, Cadence 營收翻倍,且利潤率也顯著增長,股價上漲了 3200% 以上 。
可以說,在加入英特爾之前,陳立武就是個典型的風險投資家和職業經理人。英特爾認命他為 CEO ,更看重的也是他對半導體、 AI? 的洞察,鐵腕的經營經驗。陷入利潤 - 市值螺旋下墜的 英特爾 ,此時最需要的是在新 CEO 帶領下埋頭轉型。
但不巧又巧合的是,陳立武被 共和黨參議員科頓 盯上了 。
據報道,科頓指責陳立武擔任過首席執行官的芯片設計軟件公司益華電腦卷入過對華銷售案件。益華電腦承認違反美國制裁向中國大學出售過受限產品,并向美國司法部支付了超過 1.4? 億美元達成和解協議。
此外,特朗普政府的高壓政策要求美國企業從涉及中國半導體、 AI 的企業里撤資,這也讓陳立武的處境頗為尷尬。作為華登國際的創始人,他最知名的一筆交易便是在 2001 年成為中芯國際的種子投資人。中芯國際逐步發展為中國大陸最大的晶圓代工企業,陳立武也在董事會任職長達 18 年。
這些在如今的美國,都成了攻擊他的 “ 把柄 ” 。 面對口無遮攔的 “ 懂王 ” ,陳立武展現出了職業經理 人 的專業素養,沒有發泄任何的情緒,而是積極爭取機會,表明立場。
一方面,他以英特爾的名義發布聲明,強調公司董事會和自己皆堅定地致力于推動美國經濟安全利益,并且正在進行符合特朗普 “ 美國優先 ” 戰略的重大投資,坊間流傳的益華電腦任職履歷則存在許多錯誤信息。 “ 我與世界各地以及我們多元化的生態系統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始終遵循最高的法律和道德標準。 ”
陳立武還表示了對英特爾選擇他的感謝,強調: “ 在這個關鍵時刻領導英特爾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榮幸。
另一方面,陳立武主動跟白宮溝通,希望與特朗普會面,要讓對方 “ 掌握真實情況 ” 。
除了水面上的表態,在水下,陳立武和英特爾估計也沒少找說客說情,可謂殫精竭慮了。
02
畢竟此時此刻的英特爾,沒法再承受一次新動蕩。
1971 年,英特爾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微處理器,由此引爆的計算機和互聯網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英特爾通過與微軟 Windows 操作系統強勢綁定,是 PC 市場無可撼動的王者。 “ 藍色巨人 ” 不僅是美國科技業的標桿,更是美國人的驕傲。
可是在移動互聯時代,英特爾相繼錯過了與安卓、蘋果合作的機會,逐步掉隊。同一時期,中國在芯片產業取得快速進步,對美國的長期優勢形成了挑戰。在特朗普第一個總統任期,他就用各種方式對華為、中興圍追堵截,試圖遏制中國科技業的崛起。
美國芯片產業協會的數據顯示, 1990 年美國生產的芯片占全球總量的 37% ,如今僅占 12% 。東亞地區產量占到全球芯片制造量的 75% ,
某種程度上,對于特朗普這樣懷著強烈 “ 美國至上 ” 思想的白人而言,英特爾由華裔面孔出任 CEO 從情感上就是一件難以接受的事情。因此,參議員隨意拋出的質疑會 “ 點燃 ” 這位白人總統敏感的神經,讓他發出沒頭沒尾的 “ 辭職令 ” 。
口頭哄好特朗普對陳立武來說不算難事,擺在他眼前真正的挑戰是能不能帶領英特爾重返巔峰。
2021 年,曾在聯合創始人、公司傳奇 CEO 安迪 · 葛洛夫 手下工作多年的技術專家基辛格出任 CEO 。
基辛格提出了 “ IDM 2.0 ” 戰略,即重返晶圓代工,強化自主設計和制造能力,重塑美國本土半導體產業鏈。
彼時,英特爾和拜登政府眉來眼去,英特爾積極游說國會,為旨在降低美國對亞洲芯片制造依賴的《芯片法案》爭取支持票數。法案通過后,英特爾獲得了大量傾斜性政策,又拿下了美國政府總額 30 億美元的軍工合同,為美國軍方制造先進芯片。
然而, 巨額的政府訂單和資金支持并沒有扭轉英特爾的頹勢。基辛格掌舵的 3 年是 AI 行業爆發式增長的時期,同行英偉達產品供不應求,市值一飛沖天,英特爾的變革 卻 越搞越迷糊,業務調整毫無成效。
安迪 · 葛洛夫寫過一本知名的管理學著作 —— 《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他所指的 “ 偏執狂 ” 并非心理疾病,而是強調領導者面對行業發展和 “ 戰略轉折點 ” 時需要具備 “ 偏執 ” 的特質,以便在變化中尋求機遇并果斷行動。
AI 時代顯然算得上轉折點,同行對手也已經探明了機遇方向,英特爾領導者需要的是行動力。基辛格一直被業界詬病執行力不行 —— 他能拿出激進的決策,卻控制不好財務狀況,難以應對市場變化。
作為英特爾董事會成員,投資經驗豐富的陳立武與基辛格存在嚴重分歧。 2024 年 8 月,陳立武憤然辭職,他在離職聲明中強調對英特爾員工冗余的現狀感到沮喪,官僚主義和自滿情緒已經阻礙公司的創新與進步。
2024 財年,英特爾總收入 531 億美元,凈虧損為 188 億美元!一年時間,股價暴跌超過 54% ,市值僅剩 895 億美元。
面對這樣的成績單,基辛格的戰略顯然被宣判了 “ 死刑 ” ,他在 2024 年底黯然離職。 2025 年 3 月,董事會將觀念相反的陳立武請回來出任 CEO ,表明了公司已經走到了不破不立的關鍵時刻。
03
陳立武并非要改變英特爾 “ IDM 2.0 ” 的轉型戰略,而是要用又快又狠地行動提升執行力。上任后,陳立武就提出了明確的控本目標: 2025 財年運營支出要從 175 億美元降至 170 億美元,資本支出從 200 億美元降至 180 億美元。
被基辛格攔住的裁員計劃迅速落地。
陳立武認為,英特爾有明顯的 “ 大企業病 ” ,管理崗位過多,他要帶領公司回歸為以工程為核心的企業,做到扁平化管理。 2025 年二季報發布之際,陳立武發表全員信承認計劃在年內將員工總數從 10.98 萬人削減至 7.5 萬人。
目前,包括公司首席戰略官、至強業務總經理在內的高管已宣布離職,多位晶圓代工管理層退休。 陳立武表示, “ 我將全力推動英特爾代工業務 (IFS) 的成功。 ”
英特爾代工業務的服務意識飽受詬病。有業內人士透露,臺積電、三星可以做到 24 小時待命,英特爾做不到。 “ 給客戶代工,就不可能隨便將問題踢回去。 ” 2024 年,英特爾代工業務虧損 134 億美元,占整體虧損的 71% 。
陳立武寄希望利用自己在業內的廣泛人脈積極爭取新客戶,同時重啟生產 AI 服務器芯片的計劃,繼續探索軟件、機器人技術和 AI 基礎模型業務。
陳立武要和特朗普政府攜手共同完成英特爾復興,或許也并非空話。英特爾是唯一一家擁有尖端芯片制造技術的美國 本土 公司,這是它可以和美國政府拉扯的底氣。
將于 2027 年到期的《芯片法案》是拜登政府的 “ 政治遺產 ” ,特朗普自然對其沒有好感。高舉貿易保護主義大旗的特朗普無法接受企業拿到了聯邦政府的補貼卻還想進行大規模海外擴張。在他眼里,給甜棗的效果遠不如直接給大棒,高昂的關稅會逼著跨國公司完成 “ 回流 ” 。
此前,英特爾宣布取消在德國和波蘭建設制造工廠的計劃也是在給白宮交投名狀。
據媒體 報道,英特爾 18A 和 14A 制程的研發不順利,找到外部合作客戶對維持研發至關重要。英特爾前董事長貝瑞特則承認,需要 400 億美元現金才能保持競爭力,拿到大訂單才能擴大產能。
如果特朗普政府強制要求三星、臺積電的美國客戶改用本土企業來生產其所需的主要芯片,這筆龐大的短期訂單可以給英特爾注入一針強心劑。
與特朗普政府攜手復興英特爾的方案 ,會 極其迎合懂王想迅速搞出大功勞的心理,當 “ 藍色巨人 ” 的復興和白宮關聯在一起,涌上心頭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 或許可以讓特朗普愿意拉陳立武一把。
所以, 從這個角度來說,陳立武一定要把特朗普哄開心。也從這個角度,特朗普此前的突然發難,未必不是給陳立武和英特爾納投名狀的機會。
畢竟,一切都是交易。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最話 FunTalk ,作者:何伊然,編輯:劉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