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參半創始人:希望三年做到50億,需要不笨且有執行力的人
出品|虎嗅商業消費組
作者|李佳琪
編輯|苗正卿
題圖|參半
“這張是假的,這張也是假的,哈哈哈哈”。參半創始人尹闊拿著好朋友、偶像——民謠歌手李志寄回的簽名CD,笑得合不攏嘴。“朋友好心買了志哥的CD送我,結果經志哥本人驗證,全是假貨”。
?
過去一年,和心愛的CD一樣難鑒真偽的,還有參半自己的產品。“日子好起來的壞處之一,就是出現了很多仿品,并且仿的很真實,令人頭痛”,有參半的員工告訴虎嗅。過去一年,參半的整體銷售額突破了20億,把牙膏這個躺在億萬家庭洗手間、被國際巨頭盤踞數十年的日用品紅海,撕開了一道口子。
?
尹闊的辦公室布局非常簡單,一張小小辦公桌的幾米之外,只有一臺茶幾和一張沙發,右側不遠的一組立柜上,凌亂的擺放著不少產品、獎牌、CD和手辦。不難看出,這間辦公室的主人似乎并不常駐于此。“過去一年,我有300多天都在出差,高鐵、飛機、一線,是我呆的最多的地方”。
?
這位自稱全公司跑一線最多的CEO認為“決策離不開腳底板沾泥,坐辦公室算不明白小賬”,連促銷員該給2塊還是2.5塊激勵都要親身體感。在他看來,重構線下利潤體系的秘訣就是要足夠厚道,把冗余成本砍掉、人效拉高,真金白銀讓利給渠道。
?
從2018年憑漱口水出圈,到2022年殺回牙膏主場和巨頭較量,尹闊告訴虎嗅,過去兩三年,他和團隊走的是一條布滿“學費”的荊棘路,曾在無數小品類上交了兩個多億學費,才換來今日的“手感”。
?
十年間,口腔賽道早已不是 進了超市就能賺錢 的時代,Shopping Mall 扎堆搶客,代理商面臨二代不愿接班的困境,消費者對產品的挑剔從清潔力延伸到味覺體驗。而參半,正用對消費者的敏銳、對渠道的洞察,以及在試錯中攢下的經驗,在巨頭環伺的賽道里,跑出屬于自己的節奏。
?
虎嗅了解到,從2022年到2024年,參半銷售額實現了超50%的復合增長,其中牙膏貢獻了大部分營收。根據尼爾森數據顯示,我國牙膏市場全渠道年銷售額已達343億元,其中線上貢獻率近四成。2024年初,參半躍居中國線上牙膏市場份額第一。在線下市場,參半牙膏份額位列第七,已趕超舒適達,直逼國際巨頭高露潔。
?
以下是尹闊關于參半十年突圍的思考,關于產品、渠道、用人,以及如何在傳統行業里用 “新腦袋” 做事的答案。
?
虎嗅:從2015年創立到2025年,公司銷售規模做到了20個億,你滿意嗎?下一個銷售規模的目標是什么?
?
尹闊: 20個億挺好的,我比較容易知足,但也沒有超出太多預期。下一個目標的量化指標的話,希望三年之內能做到50億規模。業務方面的小目標就是未來還能在海外和全球市場多做一些布局。
?
虎嗅:對于消費者洞察、消費需求捕捉的能力,是如何形成的?
?
尹闊: 這算是一種長期扎根一線的手感。口腔是民生品類,如果在行業里扎得夠深夠久,對好產品會形成條件反射,對細節的把握也會更敏銳。舉例來說,我們的產品分很多條線,比如主打清潔力的會涉及到摩擦劑的迭代、主打美白的會涉及不同的添加物,主打護齦的需要面對更多的中老年消費者。這些升級迭代都需要長期在一線和促銷員、消費者溝通,記錄了解他們的需求。
?
我是全公司跑一線最多、扎根最久的人,所以目前為止參半絕大部分的產品都由我主導開發。至于什么樣需求會被開發成具體的產品,也沒有特別固定的判斷標準,一切以能夠給消費者提供創新的產品為導向。舉個例子,口腔類產品是所有日化產品中唯一一個有味覺體驗的,所以味道就是我們非常看重的一項指標。
?
虎嗅:你們的研發邏輯是怎樣的?
?
尹闊: 口腔類產品通常會有一條主研發線,基礎配方實際上是長線的基礎研究。比如公司的基礎配方線有5~6條,它們決定了產品的配方成本是高端線還是低端線,也同時決定了未來的產品定價,比如有9塊9的,也有39塊9的。每一條價格帶主研發線的基礎配方也是不一樣的,如何在這些基礎配方之后再做不同功能的迭代,就要看產品里面添加物含量的多少,比如摩擦劑用的是2000一噸的還是5000一噸的,這決定了產品的成本。
?
功效方面,口腔產品如果要特別強的功效,那添加的含量比例就會更高一些。比如說一些弱功效基礎清潔功效,可能就用我們基礎線的,比如9塊9、16塊9產品線的,就可以滿足基礎的清潔和清新口氣就好。
?
虎嗅:你有思考過嗎,在巨頭林立的口腔賽道,為什么“跑”出來的是參半?
?
尹闊: 先講一個背景。過去在農村市場口腔類產品的核心價格帶為5.9元~7.9元。佳潔士、田七、芳草、兩面針以及一眾在下沉市場甚至都沒聽說過的本土品牌,售價甚至低至3.9元,這些產品摩擦劑的含量很低的、使用的香精香料也比較低端,刷完之后不僅味道不好聞,還會感覺滑滑的不干凈。基于這樣的定價,它的整個研發配方體系在全球范圍內都是最低端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敲開市場的大門。
?
所以當黑人在2000年前后在中國把牙膏賣到11.9元的時候,在老百姓心中黑人就是好用且高端的品牌了,那時因為相較于過去8元以下的產品,它的摩擦劑,哪怕從碳酸鈣升級到硅石粉,口感上都會有很明顯的升級和改善。因為成本決定了內料的選擇。
?
說回參半,現在參半的產品,9.9元和16.9元價格帶的在我們自己的體系里是相對低價的,但放在農村市場依然是最Top的。同時,現在9.9元和16.9元的產品相較于過去同價格帶的產品,各方面的升級迭代也都是很顯著的。
?
所以我認為我們能跑出來,首先是產品的升級。今天的口腔賽道雖然在供給端看起來是一個供給過剩的行業,品牌繁多,供應鏈極其成熟,但卻少有哪個品牌能夠給消費者帶來非常驚艷的感受。此外,以當下的收入水平,9.9元和16.9元的價格哪怕在農村市場,消費者也并不敏感,但在這樣的價格帶上,我們的產品在刷感、清潔力甚至留香時間上都做出很大的升級,可能會讓消費者感受到參半這個品牌是相同場域里相對更好的。
?
其次,我們很早就意識到,內容已經成為了當下整個消費品行業與消費者連接的窗口,當然最初我們也并非有意把自己打造成內容組織,而是想要在巨頭林立的傳統賽道理跑出來,除了內容上的突破別無他法。意識到這一點之后,我們開始把內容做的越來越強。消費品的本質就是重復戰勝遺忘,說白了就是離不開廣告。
?
虎嗅:參半最早靠賣漱口水出圈,2022年突然發力牙膏,彼時牙膏市場的前10名大部分為外資或國際巨頭,為什么當時敢押注紅海?
?
尹闊: 其實再往前倒,參半成立后的第一款產品就是做牙膏。只是在2018年前后,我們對這個品類以及整個牙膏市場的理解沒有那么深刻,資金的體量和資源整理能力也相對較弱。
?
在過去幾年,團隊經歷了高速增長后,整個手感以及我們對上游供應鏈的把控、資源的整合能力、研發能力、產品迭代能力的儲備,都在2022年左右達到了一個相對成熟的狀態。再進入到口腔市場的時候,就從容了很多。
?
2022年5月,參半的牙膏在線上市場突然爆發,所有人都以為我們是突然殺出來的。其實我們在2020年底的時候就開始儲備牙膏線,儲備了整整一年半才上線,漱口水火了之后,一直到牙膏上線之前,線下渠道也走了很多彎路。這期間我們做錯了很多事,在牙膏之前,我們在無數小的口腔品類里交了兩個多億的學費。
?
虎嗅:都做錯過什么?
?
尹闊: 非常多。先說線下,比如最初參半的sku數量很少的時候就進入了線下渠道,導致我們上到貨架上之后,由于產品豐富度不夠,價格帶也非常單一,消費者根本看不到我們。這基本等于“無效進場”。線上方面,早期對于全渠道如何綜合運營才能接住流量這件事,也是花了很多錢之后才理解的。
?
再如組織架構。早期我其實對于該在什么階段用什么樣的人方面,理解也不深刻,這方面吃了很多虧。所以2022年做牙膏的時候,無論是對運營、產品還是定價對運營的認知,都是建立在前面兩年多虧損和踩坑的基礎上換來的。不斷踩坑,不斷復盤。
?
虎嗅:你剛才提到了用人,那你現在對于用人的理解是什么?
?
尹闊: 兩個關鍵詞:不笨、有執行力。曾有一個階段,我在用人方面過于迷戀經驗或過往的履歷,但慢慢發現不對勁。一是口腔賽道本就不是什么高深莫測的事,本質上并不需要有多么光鮮的履歷。所以我說的不笨,就是給一個任務下去,能舉一反三的能力。
?
二是執行力。比如我們今天要去某地打市場,當別人一天只能見3個客戶、跑5個網點的時候,如果這個人一天能見8個客戶、跑20個網點,大概率這個人哪怕他過去只是無名小卒,也會是一個非常出色的人。在口腔這門傳統生意里,特別是在線下渠道,并不完全需要員工過去有多豐富的經驗,操盤過多大的項目,能講出多好的邏輯。
?
舉個例子,由于我常年在一線,所以我對于一線員工的判斷很簡單:我會跟著他們一起去談客戶,且讓他們為主導。談判期間這個人能否把話說清楚、能否站在幾方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努力達到讓大家共贏的狀態,是不是一個趾高氣昂說話沒有分寸的人,其實一兩次談判就能看出來了。
?
所以參半一線員工的淘汰率相對比較高,因為比如一個人和我一起談判一兩次我覺得不行,就會立刻給hr打電話,要求換人。
?
虎嗅:你好像很喜歡跑一線,你天天如此辛苦的跑一線,是出于對一線員工的不信任嗎?
?
尹闊: 不是,我跑一線是為了方便我做決策。我自認為參半是一個放權相對徹底的公司,我很信任我的高管團隊,我覺得他們比我厲害。只是我作為公司一號位的角色,每天要做非常多的決策,大到一年的總預算花費多少,小到促銷員的激勵,比如一個產品究竟是給2元還是2.5元,這些事看起來很小,但能直接決定你的貨能賣出去多少、在地區市場能不能形成競爭力,如果不親身一線,你對“2元和2.5元”這樣的小事是毫無體感的,做決策就會非常尷尬。如果坐在辦公室,從運營成本來看可能會覺得這是非必要開支。
?
所以,外界看來,線下兩個字很簡單,其實這其中涉及非常多種業務,比如全國的ka系統、流通系統是完全兩套體系,這兩套體系就決定了品牌所有的打攻堅戰的策略、激勵的策略、贈品的策略、定價的策略等,都是完全不同的。
?
在這樣的環境中,如果一號位對渠道不是非常熟悉,根本無法做決策。如果線下的負責人來給你提出很多方案的時候,你如果沒有那么細顆粒度的理解的話,所謂“能放權”那是假的。因為你越不了解你越放不了權。
熟悉我們的人都知道,我們公司開會特別少,但不是因為我懶,是因為我們公司大小的業務的每一個顆粒度,我腦子里都很清楚,大家發一個微信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
虎嗅:今年線下取得這么快速的增長,和線上有關嗎?( 虎嗅注:據線下零售監測機構馬上贏發布的數據顯示,自2024年Q4,參半就已殺入線下渠道牙膏市場TOP10陣營。今年上半年,在國內線下牙膏市場TOP10品牌中,參半牙膏市場份額、銷售額同比增速均位居第一,分別高達184%和291%。 )
?
尹闊: 有的,線上算是一個跳板,但只是其中一個關系。我認為更重要的一是是,我們足夠厚道,這一點非常關鍵。我們對渠道方也好,對代理商也好,讓利都很大方。把利益分配做好,是流通環節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
虎嗅:你提到了讓利,你們是如何設計線下利潤分配體系的?
?
尹闊: 利潤體系分幾點。首先,品牌在定價環節是否有空間去做利潤分配。其次,在運營效率上能否解決掉過往冗余的浪費。很多品牌本身是有利潤的,但由于組織過于的臃腫而失掉了利潤。參半現在整個公司算上所有全職客服,也就420人左右。在我們這樣的一門傳統生意中,對比20多億的規模,這樣的人員配置是很少的。我們同等體量的公司低于800人的很少,很多公司已經有1400~1500人左右了,所以參半的人效是比較高的。
?
其次,我認為我們的決策更高效,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成本在降低,也就能有更多的利潤空間或分配機制能分配給中間的代理商。
?
此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是,我一直在傾聽合作伙伴的聲音。很多的合作伙伴在早期口號都喊得特別好,說我們是利益共同體。但如果單純用一個非常粗暴的財務模型去看合作關系,其實是很容易崩掉的,很容易讓對方賺不到錢,品牌會覺得怎么能讓代理商賺這么多錢?
?
舉個例子,很多品牌會想,代理商如果代理可口可樂能賺這么多錢嗎?但他忽略的是:可口可樂是必需品,對代理商而言就是一個敲門磚,只有代理這個商品才能跟渠道玩。但很多品牌方會天真的以為自己也是必需品,沒有地主的身家有地主的命。
?
時代變了,在shopping mall 剛剛涌入中國替代了百貨大樓的時代,無論你管理好不好、動線優不優、貨品結構合理與否、運營清晰與否,只要能進商場里的超市就能賺錢,這就是時代的紅利。拿參半所在的深圳寶安區舉例,一個寶安區恨不得有15個shopping mall ,零售業態琳瑯滿目,人都搶不過來,對運營的精細化程度要求越來越高,跟不上節奏的零售商就開始虧損了。這時候你作為供貨商,你再無法提供你的價值,還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墊資行為,不淘汰你淘汰誰。這也是為什么一定要走一線的原因。
#虎嗅商業大消費編輯李佳琪,關注消費商業,行業人士歡迎交流加微信:llqq0103,新聞線索亦可郵件至lijiaqi@huxiu.com
文章標題:對話參半創始人:希望三年做到50億,需要不笨且有執行力的人
文章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645889.html
閱讀原文:對話參半創始人:希望三年做到50億,需要不笨且有執行力的人_虎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