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電信被曝與承包商“內斗”,用戶疑遭斷網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新浪科技 (ID:techsina) ,作者:張俊,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如果你身處河南,使用的是電信的網絡,有一天家里的網絡突然斷了,那有一種可能是:河南電信與駐地網老板們的矛盾徹底爆發了。
早些年,河南電信要發展鄉鎮寬帶用戶,由于前期投資巨大,它們采取了合作模式,合作方為駐地網老板——雙方各司其職,老板們來出資建設基礎設施,河南電信付費租賃。
如今,河南電信想要駐地網移交這部分資產,此舉引發駐地網老板的不滿,紛紛拒簽新合同。
針對這起合同糾紛以及影響,《BUG》欄目向中國電信方面發出問詢,截至發稿前官方暫無回應。
河南省通信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相關問題會報送給相應的領導或者同事,具體結果要看相關業務處的調查。
分成模式“一變再變”?
所謂“駐地網”,是通信網絡中連接用戶終端與公共網絡接口的關鍵基礎設施,包括通信管道、光纜線路、業務集中設備等。
多年前,由于鄉鎮寬帶業務處于早期階段,用戶量還較少,如果由寬帶運營商自建駐地網,投資成本較高。因此由第三方承包商來承建駐地網,與寬帶運營商進行租賃合作,成為了發展鄉鎮寬帶業務通行的做法。
來自河南信陽的張先生 (化名) 于2016年開始涉足駐地網業務。他告訴《BUG》欄目,當時河南電信公司在鄉鎮貼出廣告招商,宣稱不用外出打工,在家創業自己當老板,投資之后可以分紅,產權永久是自己的。廣告宣傳之下,他選擇了加入。
根據他的描述,第一年,他投資了15萬元左右,只覆蓋了鄉鎮的一部分;第二年,他又投資了一二十萬元,實現了整個鎮區的全覆蓋。此后,電信公司又要求他覆蓋鎮區下轄的行政村和自然村,每個村的投資在三四萬元或者四五萬元;而除了這些基礎設施的投資,駐地網老板還要自己投資建設寬帶營業廳,要負責各方面的開支,包括寬帶的安裝、線路的維護、人員的工資等等。
起初,鄉鎮寬帶以單寬帶為主,雙方的合作模式是四六分成,即每賣出一份寬帶,駐地網老板分四成,電信公司分六成;融合寬帶推出之后,雙方開始按照端口租賃費的形式合作,比如新增一個開通了69元融合寬帶的用戶,駐地網老板就可以拿到一個20元的端口租賃費,然后按月發放租賃費。
“剛開始投資的時候很難,一個月收入就是幾百、1000多。然后到第二年的時候2000多,基本上人員開支都不夠。沒辦法,只能繼續投資把用戶增加,用戶增加提上來了,收入才能增加。后來用戶量達到了兩三百戶,平均一個月也就掙個五六千塊錢。”
不過,后來他發現,電信公司在合同中私自修改了端口租賃費的發放模式,開始按照階梯式計算。在這個計算方法下,不再看用戶的名義套餐價格,而是看真實的話費支出。每月話費支出在49-59元的用戶,每月的端口費只給10元;59-99元之間,每月端口費是15元;99元以上,端口費才給到此前的20元。
“這就相當于變相在降我們的錢。電信公司當時沒跟我們說降了,是我們發現端口租賃費突然下降,追著他們要明細,他們才開始承認這個事。”在駐地網老板們提出異議之下,電信公司出臺了新的規定,之前開通的老用戶,可以保持每月20元的端口費;之后新增的用戶,按照階梯式的計算方式。
“當時大家也都不同意這個方法,因為五年的合同還沒有到期,合同上有約定端口費是20元,電信公司在中途就擅自更改。但是他是甲方,我們要是不同意,他們說就終止合同費用全部停掉。”張先生說,因為大家前期已經投資了那么多資金,合同終止就意味著前期的投資打水漂,最終他們被逼無奈只能同意。
電信要求移交資產?
雖然在分成模式上妥協了,但讓張先生沒想到的是,后續還有更大的“坑”在等著。
他自稱與電信公司的五年合同到期之后,前期的投資成本還沒有完全收回來,因為用戶是從0慢慢增加的,收入是一個不穩定的狀態。這時,電信公司又讓續簽了一個三年的合同。而后來他們才發現,電信公司在這個合同中悄悄增加了一個駐地網合同最長不超過八年的條款,合同到期之后,駐地網的資產要無條件、無償移交給電信公司,如果拒不移交,就要扣違約金。
“這個事他們也沒給我們講過,也沒有拿這一頁讓我們看。因為我們跟電信公司打交道,他讓我們蓋章簽字、按手印的地方非常多,都是直接翻到最后一頁了,你蓋完章他拿走。”
張先生透露,當時有其他駐地網老板在簽合同時發現了這個條款,他們拒簽之下,電信公司工作人員為了完成任務,甚至直接把駐地網老板們以前蓋過的印章摳下來,代簽他們的名字完成了合同。“這些渠道每個月也要開支,因為拒簽,他們有的最多連續六個月拿不到端口費。最后電信公司代簽,駐地網老板們也拿到了費用,這事就這樣糊弄過去了。”
今年,三年合同已經到期,電信公司開始要求簽訂新的店包區 (鄉) 合同。
但張先生認為,這個新合同存在著諸多的不合理條款,比如嚴格的考核指標,要求店包區 (鄉) 的營業廳每月積分>1000分,不到1000分包區費減半,長時間不達標予以清退解除合作。
他解釋道,辦理一個69元的套餐,如果用戶每月的真實出賬是69元,就帶來了69積分。如果流失了一個69元套餐的用戶,就要把這個積分減掉,相當于每月凈積分減去流失的積分要大于1000分;另外,店包區 (鄉) 合同還要求承包區域內每月寬帶用戶數凈增為正,如果寬帶凈增為負就不發包區費,連續3個月寬帶凈增為負,予以清退解除合作。
“現在寬帶都進入飽和期了,用戶該裝的也裝了,每個月要達到1000分,意味著要辦十幾條寬帶,哪有那么多新用戶要裝?”張先生吐槽道。
另外,他認為店包區 (鄉) 合同也存在偷換概念的現象,合同默認資產是屬于電信公司的,駐地網老板們變成了單純的承包商,如果簽訂之后就會喪失自己的資產所有權,因此他們拒絕簽署,雙方的矛盾開始大規模爆發。
來自河南駐馬店的白先生 (化名) 也遭遇了類似的情況。他于2013年就開始做駐地網業務,起初電信公司也是承諾資產歸駐地網老板自己所有。據他測算,自己前前后后累計投入了七八十萬元,對于電信公司要求無償移交資產的做法,他也是十分憤慨。
“打個比方,你租了我的房子,租一年給一年的錢。租到十年后,不可能說房子就是你的了吧?”據他描述,駐地網老板在問題無法解決之下,曾前往河南電信鄭州總部討要說法,但河南電信總部方面拒絕出面溝通,雙方還一度爆發沖突,最終該問題一直懸而未決。
用戶成了替罪羊?
網絡上有傳言稱,在雙方僵持之下,有9000多戶鄉鎮寬帶用戶遭遇了斷網,但該說法未得到官方證實。
張先生向《BUG》欄目透露,據他了解,河南開封的部分區域出現了斷網的情況。“他們之前的合同到期了,當地電信公司也壓住端口費不發。他們就給電信公司發函,如果在不繼續付費的情況下,資產也不再租賃給電信公司,要求把所有用戶轉走。”
據他描述,這次斷網持續了半天左右,在電信公司以及當地相關部門的協調下,最終恢復了網絡。但張先生表示,還有一些地區,雖然駐地網老板們沒有斷網,但在合同和費用存在糾紛之下,他們干脆不再提供網絡維修和線路維護。
在駐地網老板們維權之下,電信公司的區縣負責人也給出了一種資產移交方案。據他透露,該方案由所謂的第三方公司出面,但實際上這個公司有著中國電信的資方背景,給出的價格也極低。
他舉例,如果有3000個端口,900個用戶在網。有用戶使用的端口價格為120元一個,沒有用戶使用的端口價格則為40元一個,總體算下來整體的總價還不到20萬元。而如果按照電信公司的標準來建設,電信公司可能要投入100多萬元,即使算上折舊費,這個資產也值八九十萬元,他們認為不足20萬元的價格十分不合理。
在移交價格無法談攏之下,當地的河南移動、河南聯通等運營商也看到機會,希望以更好的激勵政策來挖角河南電信的駐地網老板們,以接手他們旗下的寬帶用戶。
面對其他運營商拋出的橄欖枝,白先生向《BUG》欄目坦言,資產和用戶轉向其他運營商沒有太大的困難,用戶可以直接攜號轉網遷移過去。如果與電信公司真的無法談攏,自己肯定會轉向其他運營商。
“假如電信公司還與我們合作的話,我們依然會好好地維護,好好發展。如果說他們不跟我們合作了,也不給我們發放端口費了,那只能找別的公司合作了。”他還提到,如果雙方的合同談崩,駐地網老板們一直拿不到錢,有可能真的會引發大面積用戶斷網這樣的極端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