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債熊,市場在定價怎樣的未來?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丁萍
編輯 | 關雪菁
頭圖 | 視覺中國
?
在市場分歧中,金價又創新高。回顧今年的走勢,金價的上一輪高點出現在4月22日,當時COMEX黃金突破了3500美元/盎司大關,催化劑是中美貿易戰的升級。那時,黃金凸顯了避險屬性。但隨著貿易戰緩和,以及金價盤踞高位,市場從一邊倒的看漲漸轉謹慎,波動加劇。
如今金價再次突破歷史高點,COMEX黃金突破了3600美元/盎司,黃金股同樣表現亮眼。黃金股ETF (517520) 在8月上漲了16.46%,而9月前7個交易日更是實現了超10%的漲幅。
?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全球長債正在經歷普遍下跌。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接近5%,英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5.69%,創1998年以來新高;德國和法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突破3.4%和4.5%,是2011年和2009年以來未曾見過的水平。
?
債券價格和到期收益率呈現反向變化,長期國債收益率創新高,意味著長債價格在下跌。
?
按照傳統邏輯,黃金和長債往往是市場的“雙保險”,但當下卻出現了“黃金創高、長債暴跌”的錯位行情。這反常的背后隱藏著怎樣的市場邏輯?
?
表象的背離
?
我們先來看金價何以再創新高?
?
黃金的終極對手是主權信用,尤其是美元信用。8月25日,特朗普以“欺詐”為由罷免美聯儲理事庫克。這是首次由總統直接罷免美聯儲成員,嚴重挑戰央行獨立性。市場擔憂,若央行政策被政治化,控制通脹和維護貨幣穩定的能力將打折扣。美元信用作為“全球貨幣”的根基因此動搖,黃金作為超主權資產,自然受益。
?
8月地緣局勢和貿易摩擦事件頻發也是催生金價的因素之一。瑞士對美黃金出口風波、美國對印度大幅加征關稅以及對瑞士商品征收額外關稅等,均在階段性推升市場避險情緒;同時,美俄峰會未能達成實質性和平協議……這些事件進一步放大了市場風險擔憂,金價在震蕩中獲得托底。?
?
黃金的上漲,不僅僅是“避險交易”,更是對實際利率下行的押注 。
?
在8月杰克遜霍爾會議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暗示9月可能啟動降息。黃金是一種無息資產,持有黃金的成本,取決于市場利率,尤其是實際利率。降息預期直接壓低了美債通脹掛鉤債券(TIPS)的實際收益率,黃金的機會成本就會下降。
?
與此同時,降息預期也會大幅提振債券這一利率敏感資產的需求,推動債券價格上漲。尤其是在寬松貨幣政策背景下,2025年以來,很多央行已經走向寬松 (但節奏并不統一:歐洲多國頻繁降息,美國9月大概率要降息,日本反而偏緊) ——據美銀統計,截至8月26日,今年全球累計降息已達91次,是2020年以來最快的寬松節奏。
?
可現實卻是——全球長期國債價格普遍走弱,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
誰在壓垮債市?
?
貨幣政策和債市走勢背離,并不是“降息失效”,而是債券市場的長端利率,不僅僅反映了央行政策,更是對通脹預期、財政健康、未來經濟走勢的直接計價。
?
市場參與者心里明白,雖然短期利率降低了,但通脹和財政負擔沒變,未來的錢更不值錢了,使得他們對長期風險要求更高的補償 (期限溢價) 。 長期債券收益率上升,正是他們對未來通脹高企以及政府無法有效控制財政赤字的擔憂 。
?
美國、英國、日本、法國等主要經濟體,在2025年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財政壓力。美國財政赤字持續保持在GDP的6.5%以上,全年凈發債規模預計突破2.2萬億美元;歐元區、英國同樣高赤字,日本債務占GDP比例高達250%。
?
如此龐大的負債讓市場開始擔憂高這些國家的償債能力——這就好像一個人不停地刷信用卡,應付利息的負擔已壓得喘不過氣來,未來還款的能力成了大家心中的疑問。
?
投資者需求的改變同樣壓垮了債市。傳統的長債大買家,如養老金基金和保險公司,隨著長債的“無風險資產”屬性被削弱,他們開始尋找更高收益或者更能抵御通脹風險的資產。于是大量資金從長債流出,轉移到黃金和高信用等級的企業債上。
?
尤其是黃金,無論通脹多高,黃金都有其不依賴任何信用的稀缺價值。2025年,黃金價格上漲超過30%,ETF持倉量也創歷史新高,全球央行凈增持黃金超過700噸。它們告訴我們,在貨幣和財政的不確定時代,黃金更“金貴”。
?
我們過去多次強調過,影響債市的本質是供需關系的變化。全球長債的需求端是萎縮的,供應端又是寬松的。
?
2025年上半年,美債凈增量同比猛增30%,歐洲主要國家的發債速度亦加快,債券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加重了價格壓力。
?
長債收益率上漲,受沖擊最重的是那些依賴頻繁短期借款、負債多以外幣計價、且外匯儲備有限的國家。典型的一些新興市場,比如土耳其、阿根廷等,一旦長債收益率上升,資金會外流、貨幣貶值、再融資困難,風險立刻暴露。
?
相對受益的主要是那些靠本幣負債、銀行存貸利差賺錢,以及保險和養老金這類需要長期收益的機構。如果利率上升不至于太猛導致資產暴跌,他們反而能拿到更穩更高的長期收益。
?
總而言之, 我們看到的不是單純地長債價格下跌,而是在全球債務負擔加重、貨幣政策受限、通脹未退、經濟增速乏力條件下,市場在對未來重新定價 。
?
市場在定價怎樣的未來?
?
當我們看到黃金一路飆升,長端國債卻持續下跌,市場其實是在向我們傳遞一個信號:過去那個被視為絕對穩定和安全的世界已經發生根本變化。以往,長期國債被視為最穩健的資產,是避險資金的“港灣”,在風險事件發生時,資金會自然而然地流入債市。但現在,這個邏輯正在發生變化。
?
投資者眼中的未來已不再是“低通脹、低利率、穩定增長”的環境,而是一個財政負擔越來越重、通脹時起時伏、政策不確定性上升的時代。
?
很多投資者已經意識到,政府不得不持續舉債,赤字如同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同時,盡管央行反復強調物價穩定,但一旦受到政治干預,可信度就會打折扣。這種擔憂,直接體現在對長期債券的要求上:投資者要更高的回報,才愿意繼續持有。所以我們看到收益率不斷上行。
?
與此同時,黃金正在扮演“制度保險”的角色。它不依賴任何政府的信用,不會因為某個國家的赤字擴大而貶值。各大央行也在紛紛加大黃金儲備,把其當作貨幣體系穩定的一道防線。正因為如此,當美元信用出現裂痕,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此起彼伏之時,黃金成了全球資本最堅實的避風港。
?
更明晰地說,黃金和長期債券正講述著兩條并行卻大相徑庭的故事。債券市場傳遞的信息是“未來融資成本只會繼續提升”,而黃金則在不斷敲響“制度與信用風險日益累積”的警鐘。
?
或許更可怕的是,這種局面讓我們意識到,央行降息的傳統救市手段已經變得有限。市場對未來通脹、債務持續性的擔憂讓債市自行定價,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正遭遇根本性挑戰。過去那套簡單靠降息壓低利率、刺激經濟的方法,在負債累累且通脹高企的今天,難以奏效。
?
這一切導致的另一結果,是社會信心的動搖和結構性分化。黃金大漲是避險的本能反應,說明全球資金都在焦慮“紙幣和債務背后的故事”。當大家都有“資產無錨”的無力感時,整個社會的信心也容易被動搖。
?
未來市場會怎樣?這取決于兩個關鍵點: 一是美國和歐洲能否真正實施并持續推進嚴肅的財政整頓計劃,平衡赤字與債務 ;二是 全球重大地緣政治風險是否能夠緩解,從而穩定通脹預期和經濟前景 。如果這兩點都做不到,那么投資者的選擇也很明確——繼續用黃金來對沖風險,同時要求更高的債券利率作為補償,債券市場的高收益率新常態將延續。
?
所以,當我們問“全球到底在定價怎樣的未來?”答案是:一個不再確定、不再便宜的未來。 不再確定,體現在通脹高企、地緣擾動更頻;不再便宜,體現在久期風險須付出更高價格、財稅整固需要真實成本 。
?
面對這波金融資產定價邏輯的突變,大家除了擔憂,也需要新的應對之道:不再盲目依賴單一品種 (無論是國債,還是黃金) ,而是優先考慮分散風險、現金流穩健、具備抗風險能力的多元配置。
?
畢竟,沒有任何資產是絕對安全的。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照,文內信息或所表達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讀者謹慎作出投資決策。
?
?